日本法西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75页(1198字)

关于日本法西斯发生的原因比较一致的意见是,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的激化,对日本法西斯的上台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张继平、胡德坤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亚州各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日本同英美争夺亚洲和世界霸权的尖锐矛盾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崔树菊认为,封建势力和封建残余的严重存在,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得以猖獗的重要历史条件。此外,无产阶级政党力量薄弱,斗争路线有严重错误,未能统率广大革命群众建立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是法西斯势力得逞的重要条件(《法西斯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历史联系》,《历史教学》1980年第10期)。

关于日本法西斯政权的性质和特点 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认为,日本式法西斯是紧紧依靠和利用现存的天皇制统治机构,以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的方式来推行国家的法西斯化,所以其军事特点十分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周希奋认为,日本的法西斯政权是天皇制军阀专政,是垄断资本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恐怖专政,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法西斯主义与天皇中心主义相结合。在日本法西斯化的过程中,军部起了决定性作用(《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的典型一试论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的性质和特点》,《世界现代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刘天纯认为,日本的法西斯政权既不是单纯的军事法西斯专政,也不是单纯的金融法西斯专政,而是天皇制法西斯专政。它的特点,一是借助天皇的绝对威望,在天皇制的权力下建立起来;二是由“上层和下层”相结合,逐渐实现的(《论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专政》,载《世界史论文集》,《社会科学战线丛刊》1981年第1期)。

关于日本法西斯的历史分期 一般把“二·二六”事件作为日本法西斯上台即军事法西斯独裁确立的重要标志。吕万和认为,日本法西斯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思潮和组织形成时期(1919-1931年);二、恐怖行为时期(1932-1936年);三、全面统治及崩溃时期(1937-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南开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研究室的人员把日本法西斯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概括为以下公式,即:经济危机——战争(“九·一八”事变)——国民经济军事化——再战争(“七·七”事变)——更加严重的经济困难——更大规模的战争(太平洋战争)——经济全面崩溃——日本法西斯灭亡(《三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和战争》,《日本历史问题》1975年第4期)。

不少学者还研究了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政策、代表人物及其纲领、日本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路线及教训、民间右翼、法西斯劳工团体等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