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考古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23页(709字)

明代考古的主要工作是陵墓的调查和发掘。现已查明,北京明十三陵所体现的一套帝陵制度,是在唐宋陵墓制度的基础上,经过明初营建凤阳皇陵、泗州祖陵、南京孝陵时的一系列改革而最后形成的。业已发掘的明代帝陵只有定陵,其墓室由高大的石筑“殿堂”联结而成。随葬品除亲王墓所有者外,还有皇帝皇后专用的皇冠、凤冠、龙袍、谥宝、谥册等。

一批明宗室亲王墓和郡王墓的相继发掘,使人们对明代亲王、郡王的陵墓制度有了较多的认识(《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四川成都明蜀王世子朱悦燫墓代表了明前期的亲王陵墓制度。其墓室结构复杂,布局和当时的王府制度基本相同,墓中还随葬有与其亲王身分相符的仪仗群俑。明前期郡王的陵墓制度可以太原明晋王朱济熇墓为代表,其墓室规格降亲王一等。弘治以后的亲王陵墓制度较前期有所政变,从江西南城益端王、益庄王墓看,墓室制度与前期郡王墓相似,仪仗俑的数量也只有前期亲王墓的一半。

在明宗室墓、异姓王侯墓和官僚墓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尤以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各种丝棉织成的衣物、各式漆木家具,上海嘉定明墓出土的成化年间刻印本(附插图)说唱词话和南戏《白记》最为引人注意。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和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