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上的争论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58页(2252字)

关于“民族”和“部族”概念的问题 在涉及非洲民族问题时,经常有这种概念之争。1980年和1983年,在两届全国性的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上,都对“部族”概念进行了讨论;经过多次讨论,基本上形成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部族”一词正好反映了非洲的实际和特点;第二种观点认为,“部族”一词含义不清,不能反映非洲的现实;第三种观点认为非洲情况复杂,应作具体分析,有的地方可以用“部族”,有的地方可以用“民族”。

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①要尊重非洲人自己的看法和用法。非洲人(包括非洲各国领导人)在提到“民族”(nation)时,指的就是“国家”;所谓“民族解放运动”,指的就是“国家的解放”。如在尼日利亚,指的是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解放,而不是指豪萨族、约鲁巴族或伊博族的解放。豪萨族、约鲁巴族或伊博族均自称是“部族”(tribe),而不称“民族”(nation)。在尼日利亚,“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爱国主义;“部族主义”(tribalism)指分裂主义。各国都不把内部的“部族矛盾”看做是“民族矛盾”;认为国内只有“部族”之分,而没有“民族”之分,全国就是一个“民族”。在豪萨语中,“民族”的含义就是指“国家里的所有居民”。②要考虑到“民族”的科学定义。民族(nation-нация)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非洲(尤其是黑非洲)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至今保存着氏族部落制度的浓厚残余。目前,非洲的族体正好相当于斯大林所说的“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即处在部落制度解体以后和民族尚未形成以前的阶段。

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①“部族”一词含义不清,在中文里至少有三种含义:一种是翻译英文“tribe”一词,即相当于“部族”(中国史书多用于此义,日文也用于此义);一种是翻译俄文“наpодность”一词,即指介于部落和现代民族之间的一种族体;再一种是中国史书上的用法,即指某个民族下面所属的分支(例如,古代蒙古族下属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现在常用的多为前两种含义,而这两种含义在理论体系上又不相同。实际上,作者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在写,而读者则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来理解。②一律用“部族”不能反映非洲的实际。据1978年统计,在非洲4.45亿人口中,就有3.9亿人属于大民族(占非洲总人口的88%以上)。对这些百万人、千万人以上的民族,还称它为“部族”,未免说不过去。再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看,他们都不比亚洲某些国家的民族落后。既然亚洲一般都用“民族”,则非洲也不应例外。黑非洲的许多民族虽然还保存着氏族部落制度的浓厚残余,但毕竟是“残余”。不能因为有残余,而否认民族的存在。

第三种观点的理由是:①非洲的情况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即使是在黑非洲,也可以说,既有“民族”,也有“部族”。例如,在肯尼亚,尽管他们自称是什么tribe的人(tribe kikuyu,tribeluo),但不能认为他们就不是“民族”。因为肯尼亚现在是民族资产阶级执政,并以基库尤族的资产阶级为主。卢奥族有250万人,也具有同样的情况。他们都应算做“民族”,而且是“现代民族”。但在肯尼亚,确实也还有一些“部族”(tribe)存在,他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还处在原始状态。其他许多国家,如尼日利亚、扎伊尔等,同样也存在这种情况。②只能将处在原始公社制阶段的族体叫做“部族”(即部落);凡进入阶级社会的族体,都应称做“民族”。在非洲大陆,无论是古代或现代,都可以说,既有“民族”,也有“部族”。目前,非洲还有部族,但只能将俾格米人、科伊桑人一类尚处在原始状态的群体称做“部族”。

关于美利坚民族形成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美利坚是美国的主体民族,早在独立战争前后便已形成,尔后又不断吸收和同化新来移民而发展壮大。他们具备了斯大林所说的4个特征,由不同来源的人们重新组合而成,包含有多种民族成分和种族成分,是新大陆形成新兴民族的典型模式。当然,在美国还有其他民族存在。这些民族的成员,一部分已被同化而融入美利坚民族,一部分正处于被同化过程中而具有双重民族意识,未被同化的部分则仍是独立的民族实体。但不能因为有这些独立的民族实体,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利坚人就是美国人,系指美国的全体公民。美国人系由各国移民组成,这些移民至今还保持着本民族原来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意识,而不存在“美利坚民族”的共同意识,存在的只是由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们所组成的松散的集合体。象美国、加拿大这样一类的国家,现在已不强调“同化”,而是提倡“多元文化”。关于新兴民族形成问题的争论,还涉及到美洲和大洋洲的许多民族和许多国家。目前,这一争论尚未充分展开。

至于一般民族形成的道路,阮西湖提出了“多元模式”的理论,即认为民族形成大体有6种模式:①有部族阶段的民族形成模式(如俄罗斯人);②无部族阶段的民族形成模式(如英格兰人);③无氏族阶段的民族形成模式(如因纽特人);④由不同种族形成新民族的模式(如梅蒂斯人);⑤由宗教因素形成新民族的模式(如锡克人);⑥由政治因素形成新民族的模式(如阿非利坎人)。

上一篇:科研工作情况 下一篇:历史沿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