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蒙古社会性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64页(1151字)

近代蒙古史的研究是从研究革命斗争史开始的,而研究革命史首先要探讨近代蒙古社会性质的变化。史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入侵,蒙古地区同全国一样,也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变化的过程中,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渐渐地发展起来。但是这个变化的进程是比较缓慢的,而且也有不少不同于内地的特点。黄时鉴、特布信、郝维民于1964年发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一文,对于近代蒙古社会性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包括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戴学稷、刘毅政等对于内蒙古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活动作了专题研究。在一些蒙古史及其他专着、论文中也或多或少论及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黄时鉴、特布信、都维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1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戴学稷:《1900年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汉各族人民的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在“口外七厅”和伊盟等地的发展》,《历史研究》1960年第6期。

戴学稷:《辛亥革命时期呼包地区的起义斗争》,《内蒙古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

特布信、陈国干、郝维民等编:《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黄时鉴:《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

史筠:《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的民族运动》,《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卢明辉:《蒙古自治运动始末》,中华书局,1980年。

郝维民:《试论内蒙古革命的道路》,《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郝维民,其其格:《李大钊与内蒙古革命》,《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

郝维民:《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3、4期。

黄时鉴:《论清末清政府对内蒙古的“移民实边”政策》,《内蒙古大学学报》1964年第2期。

上一篇:历史人物 下一篇:文学史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