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文化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34页(700字)

湖北是古楚中心、屈原和楚辞的诞生地。解放前,对楚史、楚文化研究只限于对史事、地望、神话、传说之类的考证和利用非科学出土的文物做些楚器鉴别、楚字考释之类的工作。解放后发掘了很多楚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较前深入的楚文化研究。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基本上建立了东周楚墓的年代学;大体上认识了东周楚文化的考古学特征;到70年代末,已进展到对楚墓作分类研究的程度。楚文化研究推动了楚史研究,楚史已逐渐成为先秦史的一个分支学科。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楚国历史文化研究所,该院文学研究所也将楚文学研究列为长期重点课题。武汉大学成立了荆楚史地与考古研究室。省博物馆也有一批专家结合考古对楚史、楚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省社联还成立了楚史研究会和屈原学会。1981年以来,由本省主持或参与主持全国范围的4次楚史研究年会和2次屈原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省社科院的《楚史论丛》初集(1985年)、皮明庥、何浩等的《湖北历史人物辞典》(1984年)、湖北大学编写的《楚国先贤传》。省社会科学院正在进行中的重点研究项目有:《楚文化史》、《楚文化志》和《〈楚风补〉校注》,还将着手编撰多卷本《楚史》。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有程涛平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平民阶层》,王光镐的《荆楚新论》(系列论文)、郭德维的《江陵楚墓论述》等。目前楚史研究主要探讨如下问题:1.楚人的族源;2.始都丹阳的地望;3.春秋郢都的地望;4.楚国的社会性质;5.楚国的物质生产;6.楚国的典章制度;7.楚国的精神文明;8.重大历史事件;9.重要历史人物:10.民族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