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97页(2597字)

【释义】: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全身性或中枢性神经系统损害和全身播散感染。在孕妇和免疫功能缺陷者中病变较重。先天感染常致胎儿畸形,且病死率高。

【诊断】:

1.流行病学

(1)急性感染

1)弓形虫包囊存在于被粪、尿污染的水、饲料、褥草中,食入污染食物后可传染此病。

2)弓形虫缓殖子存在于肉中,未煮熟进食易患此病。此外,心肺肾等器官移植也有可能把弓形体缓殖子从供体传染给受体。

3)弓形虫速殖子可经母婴传播、骨髓移植传给未感染者。

(2)复发 在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中,因CD4细胞降低,体内的缓殖子可转变成速殖子,造成多灶性或播散性病变。

(3)再感染 原有的体液免疫反应不足,或与病原体毒力较强、量多有关。

2.临床表现

(1)症状 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

1)免疫功能正常的获得性弓形体病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80%的病例无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中等度发热、乏力,多个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头颈部,体积较大、质硬、无淋巴结周围炎,稍有或无疼痛,持续时间长。口腔内发疹、咽炎、弥漫性斑丘疹,轻度脾肿大,及有诊断意义的血单核细胞增多症。这类患者多为良性转归。

严重的病例少见,可有多脏器损害,心肌炎、心包炎、肾病、多发性神经根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有死亡的可能。发病机制可能与病原体毒力强、量多,或自身免疫现象等有关。

2)免疫缺陷者的弓形体病

a.艾滋病(AIDS)患者 弓形体脑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常发生于CD4<100/mm3时期。

b.器官骨髓移植后的患者 多见于移植后数周免疫低下时,为多脏器受累,重笃,治疗效果差。

c.肿瘤患者 常为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时复发,多为脑弓形体病。

3)先天性弓形体病 70%患儿出生后不发病,另有一部分可表现为早产、死胎、脑积水、颅内钙化、脉络膜视网膜炎、黄疸、肝脾肿大、单纯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

(2)体征 可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淋巴结肿大、皮疹、脾肿大等相关体征。

3.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测

1)在血、脑脊液、支气管肺泡冲洗液活检物中,用直接染色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标记可发现弓形体。

2)细胞培养法 需3~6d,可取代小接种法。

3)PCR检测 效果等同于检测循环抗原。

(2)血清学检测 弓形虫复杂的抗原性产生大量的检测方法,如间接放免法,直接凝集法,致敏直接凝集法,免疫吸附凝集法等均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gM和IgE在急性感染的第1天就已产生,IgA也很快跟着出现,12~15d后IgG产生。3~4个月后IgA和IgM消失,2个月时IgG达高峰,此后可低滴度长期存在。

(3)影像学检查 脑弓形体病患者可作脑CT和核磁共振,可发现多发性致密的圆形病变。

【治疗】:

1.病因治疗

(1)免疫功能正常的获得性弓形虫病 ①普通型:螺旋霉素,成人600万~900万u/d,儿童每日15万u/kg,疗程3周。②内脏弓形虫病和(或)重型弓形虫病:乙胺嘧啶,25~50mg/d,磺胺类药,4g/d,疗程3~4周。

(2)孕妇和先天性弓形体病 见儿科手册有关章节。

2.脉络膜视网膜炎治疗 在病因治疗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3.免疫治疗 免疫缺陷患者的弓形虫病治疗(以AIDS为例)。如下:

(1)乙胺嘧啶 50mg/d,磺胺嘧啶4~6g/d,加叶酸25mg/d,疗程6周。50%的病例可出现皮疹、发热、骨髓抑制,但大多无需停药。如反应严重,可改用乙胺嘧啶50mg/d,加氯林可霉素2.4g/d。

(2)为防止复发,6周后上述药物剂量减半,长期服用。

4.预防 除不吃生肉,孕妇不接触宠物及其排泄物外,尚应注意以下情况。

(1)先天性弓形体病 见儿科手册有关章节。

(2)AIDS T细胞计数<200/mm3时,给予SMZco480mg/d,口服,可有效预防弓形虫病和肺囊虫肺炎。

(3)免疫功能低下而尚未被感染者,应注意避免传染弓形虫的危险因素,并每年检测抗体2~3次。

(4)对心脏移植或心肺移植患者,应口服乙胺嘧啶25mg/d,至少6个月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