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81页(4261字)
【释义】: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之首位,占我国各种死因的第二位,但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胃癌常无特异的症状,进展期胃癌因癌肿的类型、部位的不同和有无转移而有不同表现。
1)上腹部痛 出现早,可为隐痛、胀痛、沉重感、剧痛、或不适感,偶呈溃疡样节律痛,但疼痛多无规律性。有些胃癌患者上腹痛服用制酸剂可缓解。
2)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嗳气,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呈恶病质状。
3)贲门部癌可因累及食管下端而出现咽下困难,剑突下梗阻感。
4)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有腐败臭味宿食。
5)溃疡型癌可出血,表现为反复黑便或少量呕血。
(2)体征 早期无体征,进展期可有:
1)腹部肿块,多位于上腹部偏右的胃窦,质坚硬,有压痛。有时胃体癌也可触及。
2)若有幽门梗阻,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或胃型,振水音阳性。
3)转移表现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血性腹水、直肠前窝肿块和癌肿转移至肝、肺、卵巢等,出现相应表现。
2.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对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最好、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早期胃癌是指:不论癌的大小、不管有无淋巴转移,癌灶浸润限于黏膜内及黏膜下层。早期胃癌中病灶最大直径5~10mm者为小胃癌,小于5mm者为微小胃癌,癌细胞仅限于腺管内尚未突破腺管基膜者为胃的原位癌。“一点癌”或“点状癌”属于微小胃癌。进展期胃癌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为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为晚期。
1)早期胃癌胃镜分型
Ⅰ型(隆起型,息肉样型) 病灶稍有隆起,表面不平,边界不清。
Ⅱ型(表浅型) 表浅型之中又分为以下三型,病灶较小,无明显隆起或凹陷,仅表现为黏膜糙造或颜色异常。
Ⅱa型(微隆型) 病灶高度达5mm,面积小,表面平整。
Ⅱb型(平坦型) 病变既不突出,也无下陷,黏膜粗糙。
Ⅱc型(浅凹型) 最多见,病变处表浅凹下,基底不平整,可见黏膜聚合。
Ⅲ型(凹陷型,溃疡型) 陷下较Ⅱc型为深,有溃烂,周边有癌细胞浸润。
如果同时具有两种类型特征者,称为混合型,如Ⅱc+Ⅱa型。
2)进展期胃癌胃镜分类(Borrmann分类)
Borrmann Ⅰ型(结节或息肉型) 肿瘤主要向胃腔内突出生长,形成隆起。
Borrmann Ⅱ型(非浸润溃疡型) 肿瘤表面凹陷,形成较大溃疡,边缘隆起形如火山状,但边界清楚。
Borrmann Ⅲ型(浸润溃疡型) 在隆起浸润的肿块上发生溃疡,边界不清。
Borrmann Ⅳ型(弥漫浸润型) 肿瘤向胃壁各层弥漫性浸润生长,黏膜变平坦,皱壁消失,胃腔缩小,胃壁僵硬,胃蠕动弱或消失,形成皮革胃或局部皮革胃。
(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为诊断胃癌重要方法,采用加压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见征象为:①充盈缺损;②腔内龛影,溃疡直径通常大于2.5cm,外围并见新月形暗影,边缘不齐,附近黏膜皱襞粗乱、中断或消失;③狭窄与梗阻,X线对于具有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早期胃癌的诊断也较有价值。
(3)胃脱落细胞检查 通过电动加压冲洗法、网套气囊摩擦法、胃镜直视下冲洗与刷试法等,检查胃脱落细胞对诊断胃癌亦有帮助。
(4)超声内镜扫描 超声内镜扫描(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可诊断胃癌浸润深度、周围浸润范围及发现周围肿大淋巴结,而且能够对胃黏膜肿瘤(如平滑肌瘤)和壁外压迫作出鉴别。
(5)色素胃镜 借助一些色素染料[如靛胭脂、亚甲蓝(美蓝)、甲苯胺蓝、刚果红、煌蓝、酚红、伊文思蓝、吖啶橙、碘等],通过口服法或胃镜活检钳道喷晒法对胃组织进行染色,使病变在胃镜下显示更为清楚指示活检取材目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6)实验室检查 约半数患者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有不同程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半数患者胃酸缺乏,1/4~1/2患者低胃酸,部分则胃酸正常或偏高。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CA19~9等存在于胃癌患者血清中,但其特异性不高,且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3.组织病理类型
(1)国内常见胃癌组织分类分为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黏液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硬癌、未分化癌和混合型癌。其中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
(2)胃癌TNM分期(WHO,1978年)
原发肿瘤(T)
T1 肿瘤侵入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入肌层或浆膜下层;
T3 肿瘤穿透浆膜层,但未达相邻器官;
T4 肿瘤穿透浆膜层,并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淋巴结累及(N)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距原发肿瘤边缘3cm内的胃旁淋巴结转移(或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N2 距原发肿瘤边缘3cm外的淋巴结转移(或第二站淋巴结转移);
N3 远处淋巴结转移(或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3)根据术后肿瘤细胞残留可分为R0,R1,R2三种情况。R0为术后无残余癌细胞;R1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R2肉眼可见残余肿瘤。
4.鉴别诊断 胃癌需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胃淋巴瘤、胃平滑肌瘤等相鉴别。
【治疗】:
1.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可能治愈胃癌的惟一途径,因此,凡条件许可者皆应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切除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争取发现早期胃癌,并实施根治性切除术,对于进展期胃癌,如无远处转移,也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对于已有远处转移者,一般不做胃切除,仅行姑息手术(如胃造瘘术、胃—空肠吻合术)。
2.化学治疗
一般早期胃癌术后不给化疗,化疗可作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围手术化疗、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术后辅助化疗和不能手术者的化疗,各种化疗均在术后3~4周开始。
对胃癌有效的抗癌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甲环己亚硝脲(Me-CCNU)、呋喃氟尿嘧啶或替加氟(FT-207,tegafur)、优福定(UFT)、顺铂(PPD、DDP)、多柔比星(阿霉素,ADM)、阿糖胞苷(Ara-C)、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VP-16)、羟基喜树碱(OPT)等,这些化疗药物单用时效果差,联合用药疗效稍佳,见表2-3,一般化疗需持续1~1.5年。
表2-3 胃癌联合化疗常用方案
注 对于不能耐受静脉化疗者,也可单用FT-2070.2~0.4g,每日4次,口服,总量20~40g;或优福定(FT-207+尿嘧啶)2~4片,每日3次,口服,用药1~2年
3.其他治疗
(1)免疫治疗 可选用BCG、OK-432、IL-2、LAK细胞、IFN(α和γ)、免疫核糖核酸,TNF、TF、香菇多糖等。
(2)内镜治疗 可在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激光、微波等方法。
(3)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 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离临床开展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