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92页(929字)

【释义】: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系指阵发性一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又称面肌抽搐。多见于中年妇女。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一侧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扩展至下半侧面部,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时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症状加重,睡眠后抽搐停止。

(2)体征 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少数重症晚期患者可伴有轻度患侧面肌无力和肌萎缩。

2.辅助检查 肌电图可显示肌纤维震颤或肌束震颤波。

3.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功能性睑痉挛、习惯性抽动症、三叉神经痛、Meige综合征及急性肌张力障碍相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1)卡西平 初服0.1g/次,每日2次,以后剂量可逐渐增加到0.6g/d。

(2)苯妥英钠 初服0.1g/次,每日3次,可逐渐增量至0.4g/d。

(3)地西泮(安定) 1.25~2.5mg/次,每日2次,口服。

2.理疗 可选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中频电流刺激,有一定疗效。

3.神经阻滞治疗 对药物和理疗无效者,可考虑试用50%酒精1ml行皮下面神经分支阻滞,或茎乳孔处面神经干注射0.3~0.4ml阻滞,但在制止痉挛同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面肌瘫痪。

4.手术治疗

(1)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 可减轻抽搐程度。

(2)经颅后窝微血管减压术 痊愈率达60%,现已逐渐推广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