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Ⅰ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56页(1576字)

【释义】: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Ⅰ型(SCA1),临床上诊断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ncerebellar atrophy,OPCA)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中,大多属于此型,少数属于SCA2。SCA1的主要致病原因与三核苷酸(CAG)重复扩展有关。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起病 本病常在成年后起病,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

2)首发症状 首先出现下肢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易跌倒。

3)运动症状 逐渐出现上肢动作笨拙,肢体舞动,手足徐动,不能自行控制。

4)其他 语言含糊不清,进食困难,咳呛,痴呆。

(2)体征

1)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行走不稳,阔基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直线行走不能,意向性震颤。

2)锥体束征 四肢肌张力增高或正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理征阴性。少数病例肌肉萎缩。

3)延髓麻痹 早期进食呛咳,晚期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舌肌颤动。

4)其他 眼球运动障碍,以上视受损明显,视神经萎缩,面肌肌束颤动,深感觉障碍,下肢闪电样疼痛,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失禁,晚期可出现锥体外系体征。少数患者有脊柱侧突、高弓足。

2.辅助检查

(1)头颅MRI 显示小脑、脑干明显萎缩。

(2)视、听、体感觉诱发电位 均异常。

(3)分子生物学检测 运用PCR技术检测SCA1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增多。

3.鉴别诊断 需与查多-约瑟夫病(MJD)鉴别。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MJD无明显智能减退及精神症状。

【治疗】:

无根治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1.药物治疗

(1)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或增强其作用

1)胞二磷胆碱 750~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毒扁豆碱 开始1mg口服,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4次;或2mg,每日3次口服,连续半年至1年。也可肌注水杨酸毒扁豆碱0.5mg,每日1次,或以0.25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中静脉推注,每周2~3次。

(2)神经营养药 ATP、CTP、辅酶、肌苷、吡拉西坦(脑复康)等;B族维生素等,血管扩张剂等。

(3)大剂量维生素E。

(4)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TRH)作用时间短暂,疗效有待于观察。

2.其他治疗 理疗、按摩、针灸、肢体功能锻炼、高压氧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