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57页(2169字)

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形抗原为其孕母所缺乏,这一抗原在妊娠分娩期间侵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性抗体,此抗体可通过胎盘绒毛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胎儿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出生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核黄疸以至死亡或留有后遗症。这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和而致的同种免疫性疾病,称为母儿血型不合。常见有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不合两大类。

【诊断】

1.临床表现 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早产等不良分娩史,新生儿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黄疸或无黄疸、溶血病症状。本次妊娠有原因不明的流产或胎死宫内征象。

2.辅助检查

(1)血型检查 化验夫妇双方的ABO及Rh血型系统。如果丈夫为A型、B型血,孕妇为O型,要考虑ABO血型不合。如果丈夫为Rh阳性血型,孕妇为Rh阴性血,要考虑Rh血型不合。

(2)孕妇血清抗体检查 检测孕妇血液中是否有免疫抗体及其效价。并定期随访抗体效价的滴定度。一般在孕16周时作第1次检测,孕28~32周时作第2次检测,孕32周以后每2周检测一次或根据抗体效价滴定度增高情况而缩短测定的间隔时间。

(3)作膜腔穿刺测定羊水中胆红素量。作脐带穿刺测定胎儿血型及血中抗体效价滴定度。

(4)B超检查 可见胎儿水肿尤其胎头皮水肿呈双光环状,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胎盘增大。

【治疗】

1.孕期处理 应加强产前检查,定期监测母血清抗体及作B超观察胎儿情况及羊水量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给予适当的治疗。

(1)中药治疗 口服清热利胆方剂,包括茵陈9g,制大黄4.5g,黄芩9g,甘草6g,每日1剂至分娩。

(2)提高胎儿抵抗力 于孕24、30、33周各进行10d的综合治疗(25%葡萄糖40ml加维生素C500mg每日静注1次,每日吸氧3次,每次30min。维生素E30mg,口服,每日3次)。

(3)预产期前2周起,口服苯巴比妥10~30mg,每日3次。

(4)子宫内输血 妊娠33周以前,胎儿有宫内死亡危险时,可以在B超监护下,经腹作羊膜腔穿刺,再经脐静脉进行输血。但有宫内感染和胎儿脐静脉出血的风险。

(5)终止妊娠 一般于妊娠34~36周后胎儿有一定存活力时进行,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妊娠。

1)以往有死胎史,特别是前一胎死于溶血病者。

2)抗体效价 Rh溶血病抗D效价>1∶32,ABO溶血病抗A(或B)效价>1∶512或抗体急剧增高。

3)羊膜囊穿刺时,所得羊水色深或胆红素含量升高>3.42μmol/L。

4)孕妇感觉胎动减少,或听取胎心音有改变,胎监异常。胎儿有宫内窘迫现象。

2.产时处理

(1)争取自然分娩,产妇间断吸氧,避免用麻醉药和镇静剂,以免增加新生儿窒息,必要时采取措施缩短第二产程。

(2)新生儿科医师在场,作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胎儿娩出后,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婴儿体内,保留脐带10cm,用1∶5000呋喃西林纱布包裹,外再套以消毒手套以免脐带干燥变硬,以备换血之用。

(3)胎盘端脐静脉采血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计数、血型(ABO、Rh)、总胆红素、1min胆红素、改良抗人体蛋白及其效价,以及红细胞游离释放试验等。

(4)测定胎盘大小、重量,并送病理检查。

3.新生儿的处理 见新生儿溶血病节。

4.其他

(1)凡Rh阴性产妇,娩出Rh阳性胎儿,应于产后72h内给产妇注射抗D球蛋白,以阻止及减少产妇体内产生抗体免疫物,为下一次妊娠作好准备。

(2)产妇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可以引产,引产前给予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成熟,产程进展不顺利或胎儿宫内缺氧可放松剖宫产指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