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36页(4063字)
产钳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器械——产钳放置于胎头两侧,通过牵引、旋转、协助胎头娩出的一种手术。是解决难产的常用方法。
【产钳术】
根据手术时胎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产钳术可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三种。
1.高位产钳术 胎头双顶径尚未通过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部位于坐骨棘间径以上为高位产钳。此种手术对胎儿及产道造成的损伤很大,现已被剖宫产术代替。
2.中位产钳术 胎头双顶径已通过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部位达到坐骨棘间径水平或已超过之,但尚未达盆底。由于双顶径是否已达到或已通过坐骨棘平面,对手术的难易有很大区别,故又分为高中位及低中位两种。此种手术有一定难度,应对产钳手术有一定经验者才可应用。
(1)高中位产钳术双顶径已通过骨盆入口,且颅骨的最低部位已达到坐骨棘水平及0位或+1水平。
(2)低中位产钳 双顶径已通过骨盆入口,颅骨最低点也超过坐骨棘间径水平,即必须低于+1。
3.低位产钳术 双顶径在骨盆出口平面,颅骨最低点已达盆底,阵缩间歇时亦可见到胎头(出口产钳术:双顶径在骨盆出口平面,颅骨最低点已达盆底,胎头矢状缝已完全转正呈正枕前位)。相对比较安全,是解决难产的常用手术。
【适应证】
(1)第二产程延长。
(2)需缩短第二产程的各种原因,如孕妇有心脏病、肺部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妊高征、高度近视眼等不能在第二产程用力者。
(3)胎头位置不正,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时经手回转有困难者。
(4)宫口已开全,胎头已下降时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
【施术条件】
(1)头位,胎先露应为枕先露或颏先露的颏前位。
(2)胎儿存活。
(3)无明显头盆不称。
(4)宫口开全。
(5)胎膜已破。
【产钳选择】
(1)弯形产钳 常用的是Simpson产钳。它具有头弯及盆弯,适用于枕前位、胎头较低者,是应用最多的一种产钳。
(2)直形产钳 常用的是Kielland产钳。它具有较浅的头弯而无盆弯,无扣死的锁扣,锁扣呈滑动型。这种结构有利于胎头的旋转适用于较高的持续性枕横位及胎头倾势不均者。
【手术步骤】
1.低位产钳手术
(1)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部消毒铺巾,导尿排空膀胱。
(2)作阴道检查。按“施行产钳术必备条件”作一次仔细认真的阴道检查,明确条件是否符合。
(3)作左侧会阴切开术,并再次详尽地检查胎儿先露高低,颅骨重叠情况及骨盆内有无特殊的异常情况。此时,必须再次明确胎方位。一般根据胎儿囟门位置及耳郭方向可确定胎位。
(4)放置钳叶
1)放置左侧产钳 左手持左叶使钳叶垂直向下,凹面朝前,置于阴道后壁与胎头之间,应用右手保护阴道壁,故此时左叶产钳是在胎头和右掌心之间,右手大拇指托着钳匙颈部向前方送,左手持钳柄则顺势而下,这样推送二合力可使产钳左叶滑到胎头左耳前颞部,稍作调整,使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右手退出阴道口,助手固定左叶产钳。
2)放置右叶产钳 在阴道内左手引导下,右手执右叶产钳如同左叶产钳相同方法进入阴道,置于胎头右侧。
3)交锁 若两叶放置适当,左右二叶能顺利地扣合。如稍有错位时,可移动右叶产钳去凑合左叶产钳。
4)检查钳叶位置 伸手入阴道内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产道软组织或脐带被夹住、胎头矢状缝是否位于两钳叶的正中间。
(5)牵引 轻缓地合拢二叶钳柄,左手似持笛式,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握住钳柄;右手四指在前向下压钳茎,拇指向上用力,用两力之合力,在宫缩时,向外向下方缓慢地牵拉产钳,使之顺产道曲度下降。在宫缩间歇期暂停牵拉,并将产钳略微放松,暂缓产钳对胎头的压迫,以待下一次宫缩。
胎儿位置越高,钳柄的方向越低,手术者不应站着,而应坐着,以双前臂之力量缓缓牵引产钳,不要左右摇晃,用力需均匀,所用力量必须慢慢地增加并渐渐地减弱,不可用暴力,应避免骤拉骤停、时轻时重的顿挫牵引。
当胎儿枕部位于耻骨弓下方时,可循产道轴轻轻上抬产钳,按分娩机转帮助胎头完成仰伸动作。
当胎儿前额显露后,与安置产钳的步骤相反,先右后左慢慢向母体对侧腹股沟方向滑动取下产钳。
(6)按分娩机转助娩出胎儿。
(7)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壁有无撕裂,然后缝合会阴。
2.低中位产钳术
(1)同低位产钳手术步骤(1)。
(2)同低位产钳手术步骤(2),如胎儿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产钳术操作较困难,会造成产妇及胎儿巨大的损伤,此时应该放弃产钳术而以剖宫产取代之。
(3)作会阴切开后,再次仔细检查产道和胎儿的情况,一般颅骨受压重叠、头皮水肿,检查胎方位较困难,因此必须触及胎儿耳郭,耳郭边缘所指的方向即为枕骨所在部位。
(4)放置产钳 由于胎儿较高,另一方面因为宫颈虽已开全,但宫颈尚未完全退缩,故放置产钳的部位要高。安置好产钳后,再次行阴道检查,明确产钳与胎头之间无夹进宫颈组织。
(5)牵引 每次宫缩时向下、尽可能向下,略向外牵引产钳,牵引时间不宜过长,牵引3~4次后,必须休息片刻,以改善胎头血液循环。
当胎头显露于阴道口时,可改用低位产钳牵引方法,尽量使之符合于正常分娩的分娩机转。
(6)如确实胎头高,产钳术后必须仔细地探查子宫下段有无裂伤,宫颈、阴道穹隆有无裂伤,尔后作会阴缝合术。
3.回转产钳术
(1)~(3)同低位产钳术。
(4)徒手旋转胎头,如为左枕横位,用右手拇指放在胎头右侧,另外四指在胎头左侧握紧胎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枕骨转向正前方。然而松手后,胎头常常又恢复原位,此乃胎头嵌入骨盆较低处,可将胎头稍向上推旋转,另一只手可以在腹部向同一方向转动胎体。只有当转动胎头,胎背均能灵活自如时,才能真正地完成回转。如为枕右后位,用右手拇指在胎头右侧,其余四指在左侧,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旋转失败,则改用Leef产钳和Kielland产钳作回转)。
(5)放置产钳 术者回转胎头后,暂不要将手拿出,以便上产钳时用此手固定胎头。上好第一叶产钳后用此叶产钳固定胎头。着助手固定第一叶产钳,再按低中位产钳方法放置第二叶产钳。
(6)检查钳叶位置,是否安置于胎儿双耳前颞部,钳叶与钳柄是否在同一水平,即产钳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如胎头未转正或产钳末上准确,必须按上产钳逆反次序取出产钳后重上。
(7)扣锁产钳,再次检查产钳安置是否正确及产钳有无夹住宫颈及(或)阴道壁。
(8)牵拉,同低中位产钳。如为枕后位,胎心很慢,胎儿不是太大,双耳均能被触及的情况下,可不必回转胎头,直接以枕后位牵拉。然枕后位娩出时,对产道损伤大,必须作大的会阴侧切术,且安置产钳的方法同枕前位,但牵拉方法有所不同。首先,沿水平方向向外牵拉,牵引至大囟门抵达耻骨弓下方时,轻轻提起产钳柄,使胎头更好地俯屈,略向上外缓慢地牵引产钳,待枕部徐徐自会阴部娩出,然后,稍向下牵拉,使前额、鼻、面颊相继娩出。应当注意,枕后位牵拉较枕前位困难,需要相当的临床经验及百倍的谨慎,以防止严重的产道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