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70页(2149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和窒息儿。其病因系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使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泡不能维持正常扩张状态,趋于萎陷,逐渐发生广泛性肺不张。由于缺氧,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内容物外渗,在肺泡表面附着一层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的膜,使气体交换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诊断】

1.临床表现和体征

(1)多见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和窒息儿。

(2)生后12h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典型表现有气促、呼气性呻吟、鼻扇、发绀及明显的三凹征。两肺呼吸音低下,重症出现呼吸衰竭。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能存活3d以上者,恢复希望较大。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示pH下降,PaO2下降,PaCO2上升,有代谢性酸中毒。

(2)X线表现 可分为四级,Ⅰ级:二肺透亮度下降,有细小网状粟粒状阴影;Ⅱ级:二肺可见密集的颗粒网状阴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Ⅲ级:肺透亮度消失,呈毛玻璃状,横膈,心界部分模糊;Ⅳ级:全肺呈“白肺”。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湿肺、颅内出血和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鉴别。

【治疗】

1.给氧 轻症可予鼻导管、面罩、头罩或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

2.机械通气 PaO2≤6.67kPa(50mmHg)或PaCO2>7.13kPa(53.48mmHg),或有严重呼吸暂停时必需应用呼吸机。新生儿宜用限压定时型呼吸机。初步调节时一般最大吸气峰压(PIP)1.96~2.45kPa(20~25cmH2O),呼气末正压(PEEP)为0.29~0.49kPa(3~5cmH2O),频率20~30次/min,吸气时间0.4~0.6s,氧浓度(FiO2)0.6~1.0。以后根据血气监测进行调整。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直至撤机。

3.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 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的时间愈早效果愈好。一般有天然和合成两种,目前常用的有固尔苏(肺磷脂注射液)。

方法和剂量:一般用滴入法,将药液从气管插管内直接滴入肺中。滴完后需用面罩气囊呼吸器加压1~2min,以利于药物在肺泡内均匀分布。药物剂量:按体重一次给予固尔苏100~200mg/kg(1.25~2.5ml/kg),若病情需要,还可追加1至2次,每次100mg/kg,间隔时间不少于12h,最大剂量300~400mg/kg。

4.支持疗法

(1)患儿应置于中性环境温度的暖箱和远红外辐射床上,以减少耗氧量。

(2)大多数患儿需静脉补液。补液第1天液量为60~80ml/kg·d,第2天以后可增至100~120ml/kg·d,液量不宜过多以防肺水肿和动脉导管开放。并适量补充钠、钾,必要时补钙。有代谢性酸中毒时用碳酸氢钠纠正。如数日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高营养液。

(3)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

1.产前预防 对有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在后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进胎肺成熟,预防早产儿产后发生RDS或减轻RDS的症状。

(1)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国内常用剂量为5~10mg肌注或静滴,每日1次,共3d。预防应在孕妇分娩前7d至24h给予。

(2)甲状腺释放激素(TRH) 甲状腺素有促进胎肺成熟的作用,但不能通过胎盘,TRH的结构及功能与甲状腺素相似,且能通过胎盘,故可作为预防剂。与地塞米松合用可加强疗效。剂量为每次0.4mg,每8小时1次,共用4次。

(3)沐舒坦 该药具有促进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产前每日1g,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点滴,连用3~5d。

2.产后预防 指生后半小时内即给婴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以预防RDS的发生和减轻症状。对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若产前母亲未接受激素预防,可在产后即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预防量和治疗量相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