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79页(1805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消化道缺血坏死性疾病,常并发肠穿孔。其病因是多种有害因素对肠道单一或共同作用所致的损害,它们包括:缺氧缺血因素,感染因素和饮食因素,如使用高渗奶方,经肠道的营养液量过多等。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由于肠道各种生理功能不成熟,尤其容易发病。

【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本病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宫内窘迫、苍白窒息儿。发病多在生后2周内。

(1)腹胀 常为首发症状。先胃部,后全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当肠坏死或穿孔时,腹壁出现发亮、红肿、有肌卫。

(2)呕吐 呕吐物中含胆汁或咖啡样物。

(3)腹泻及血便 一般先腹泻,为水样便,每日5~10次不等。1~2d后排血便,可呈咖啡色、果酱样、黑便或鲜血。

(4)其他 神志萎靡,反应低下,四肢厥冷,面色苍灰,酸中毒等。重者可有呼吸暂停、败血症、休克、腹膜炎、肠穿孔。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肠腔扩大有气液面,肠间隙增厚,肠壁呈囊样积气。

(2)B超 示肝窦及肝门静脉区积气。

(3)实验室检查 如大便隐血试验、血象检查、血培养等均有助于诊断。

3.鉴别诊断 需与全身或肠道感染、消化道梗阻、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巨结肠、胎粪性腹膜炎等鉴别。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禁食与胃肠减压 时间长短根据病情而论,一般需10~14d,重者可达3周左右,直至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大便隐血阴性。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先试用5%葡萄糖水3~5ml,二次后可改喂母乳或1∶1乳,从3~5ml开始,以后每次递增2ml,如此渐进。切忌喂奶过早,增加奶量过快,以免复发。

(2)支持疗法 禁食期间需经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水分及电解质。可予静脉高营养液,液量为每日120~150ml/kg,热量为每日209.2~334.72kJ(50~80kcal/kg)。

(3)抗生素 主要采用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药物,以联合用药物为妥。一般应用氨苄青霉素加先锋霉素。怀疑厌氧菌感染,可用灭滴灵。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静脉给药。

(4)对症治疗 有酸中毒时用碳酸氢钠。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时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药或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5)氧自由基清除剂 这类药物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维生素E、半胱氨酸等。

(6)另外,亦有报道用高压氧疗法、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等药物治疗,以保护受损的细胞和组织。

2.手术疗法 当发生肠梗阻或腹膜炎、肠穿孔时,必须及时手术治疗。有时虽无上述明显迹象,但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多次大量便血出现休克,顽固性酸中毒经内科积极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

(1)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出生率。

(2)对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应推迟开奶时间,使肠道得以休息。

(3)提倡母乳喂养。

(4)预防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