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398页(1844字)

将未知人的语声和已知人的语声通过语图仪分别制成声纹图谱,再依据声纹图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确定二者是否出自同一人的一项专门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语音识别的先进科学手段。

人的发声器官虽然相同,但它们在大小、形态及功能上实际存在个人差异。这些器官的微小差别会导致发声气流的改变,造成音质、音色的差别。人的发声习惯也有快有慢,用力有大有小,造成了音长、音强的差别。音质、音色、音长、音强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音“四要素”,这些音素又可分解成90余种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了不同人声音的波长、频率、强度、节奏的个性特点。语图仪可以把声波变化转换成电讯号的强度、波长、频率、节奏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绘制成波谱图形,即为声纹图。人的发声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从理论上讲,它同指纹一样具有人身识别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1981年在美国密执安州成立了“国际声纹鉴定学会”,旨在进一步完善声纹鉴定技术,加强推动、培训和宣传,使声纹鉴定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种人身识别的科学方法。目前,许多国家都已把声纹鉴定作为辨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①在获得了犯罪人的语声录音资料时,可以通过收集嫌疑人的语声样本进行声纹鉴定,为认定或否定犯罪人提供证据。②在案件的侦讯或审理中,通过声纹鉴定可以审查录音证据材料的真伪。③通过对声纹图分析,判断说话人的性别、年龄、方言特征,为侦查工作提供线索。

目前应用的语图仪可以制作7种声纹图:宽带声纹、窄带声纹、振幅声纹、等高线声纹、时间波谱声纹、断面声纹(又分宽带和窄带两种)。前二种显示语声的频率与强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征;中间三种显示语音强度或声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断面声纹只显示某一时间点上声波强度和频率的特征。声纹鉴定中目前常用的是宽带声纹图,是用带宽为300Hz的带通滤波器分析出来的声纹。每一字的声纹前部乱纹是清辅音频谱,后部是元音频谱;元音频谱中由加强的纵线条构成的黑色横带为其振峰。其振峰的数量、走向及其频率是声纹分析的重要特征。送交声纹鉴定,需按鉴定要求条件采集检材语声和样本语声;可以通过录音采集,也可以令受审查人按指定内容直接对语图仪话筒讲话。鉴定人要先对检材和样本分别反复审听与记录,从中选择正常而清晰的语声段落,再进一步选取相同的字、词、句作为供比较的部分。然后用语图仪将选好的检材与样本制成声纹图。将检材与样本中相同字、词的声纹中的同类特征(如共振峰频率、走向和波形)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点,经过综合评断作出结论。送检时,要把录制检材和样本的环境状况、录制距离、录制方式、使用机器以及说话人在什么状态下录制语声等情况以详细记载提供给鉴定人,以便对差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评断。

声纹技术最先是为战争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提高军事通讯效率的需要,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研究发明了“音响光谱图像显示器”,把声波用光谱图像加以显示。战争结束,研究中止。到了50、60年代,美国电话恐吓、绑票勒赎案件骤增,为了侦查工作需要,执法部门委托贝尔实验室恢复对声纹的研究。经过123人的“I、you、it”等词语的25000个声纹图进行5万多项鉴定分析,个人识别的准确率达97~99.65%。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克斯特发表了《声纹鉴定》一书。从1966年开始,贝尔实验室开始培训警官,推广应用这项技术。7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声纹鉴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声纹鉴定技术也日益先进。目前,国际声纹鉴定并行两套系统:一是声纹自动识别系统,它以计算机支持,具备分析、储存、检索、鉴定多项功能,可以实现全自动分析,给出结论。但这种结论的准确性同专家设定的阈值有关。二是声纹的人工识别系统,它以语图仪支持,鉴定人直接观察和分析声纹,寻找特征,测量数据并进行比较评断。在声纹资料的存储技术上,已发展到激光光盘存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数百万人的声纹。我国声纹鉴定技术起步很晚,1988年中国刑警学院引进了从美国KAY公司的7800型语图仪,率先于全国成立了第一个声纹鉴定实验室。1990年公安部第二研究所也引进设备开展研究。目前,这两家研究机构均已将声纹鉴定用于办案。南京、上海等地公安机关也同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声纹鉴定的研究与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