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促进就业的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新世纪工会办公室实务操作大全下卷》第952页(3656字)

长期以来,国际劳工组织将实现“充分的、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就业”作为该组织的就业政策总目标,并且把促进就业作为该组织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活动领域。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新的工作组织形式使得对于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在迅速增加,而竞争的加剧则使得传统的就业培训制度面临着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亚洲和拉美发生广泛金融危机,失业、就业不足、就业无保障和贫困现象在许多国家急剧增加。1995年,哥本哈根社发首脑会议召开,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成为与会各国首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会议特别强调国际劳工组织由于其“职权范围、三方结构及专业经验”,而在促进就业问题上负有重要责任。在此前后,国际劳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全球活动计划和对会员国的技术援助项目。

1998年9月,国际劳工组织出版了《1998—1999年度世界就业报告》,提供了关于当前全球就业问题的国际性观点。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计,在全世界30亿劳动人口中,就业不足的人口占25%一30%,约1.4亿人完全失业。总的来说,除了少数例外,整个就业形势仍处于不利状况,高失业率仍是世界大多数地区引起重要关注的问题。在持续高水平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各国对就业机会有限造成的社会排斥现象日益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青年失业者、长期失业者、老年失业者、非技术工人、残疾工人、少数民族群体等都面临在就业过程中被排斥的风险,而所有这些人员中,妇女则面临着最大的就业障碍。其中,世界范围的青年人严重失业引起特别的社会关注,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有6千万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在寻找但无法找到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的促进就业政策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其工作重点:

(1)确保尊重和实行国际劳工标准。黯淡的就业形势增加了对工作条件的压力,无论是就业人员还是正在寻找工作者,其工作条件和待遇水平都趋于下降,因此必须坚持按照相关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维护其就业方面的权益;

(2)通过研究和信息收集与传播活动,把经合组织国家的促进就业政策和经验推广到更多国家,包括抑制工资增长以减少通货膨胀政策;

(3)鼓励会员国更多采用三方对话机制,特别是在准备采取政策改革措施,包括采用国际金融机构提出的改革措施以前;

(4)争取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成员对开放的全球贸易体制的支持,通过实施《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以及《多国企业社会政策三方宣言后续行动计划》,消除“社会倾销”现象以及出口国家实行剥削性工作条件的威胁;

(5)加强与会员国的合作以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向最困难的人群提供帮助,包括消除童工劳动、促进妇女就业和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公共工程计划、加强对非正规部门工人的社会保障,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其他努力。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技术合作计划和活动项目。主要包括:

(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发展就业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劳工组织的促进就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加强就业服务工作。所谓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劳动力市场中的所有供求措施,包括就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实现求职等。其目的是提高工人的就业能力以及经济实体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在经合组织国家、欧盟国家、中东欧转轨国家以及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解决就业问题的相对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劳工局还为其会员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帮助它们完善失业津贴制度,以及制定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这些活动包括改进统计方法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收集处理方法,完善国家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立长期发展计划,加强地方三方机构的协调能力,推动创造新工作岗位计划;通过“自营就业和创造收入社区培训计划(CBT计划)”以及“就业技能模式计划(MES计划)”,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为失业者提供培训和再培训机会;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课程、建立就业服务示范办公室等活动,改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运作。

(二)《就业密集型工作计划(EIP)》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就业密集型增长的突破口,通过及时和规划良好的公共或非政府就业投资计划,利用富余劳动力建设生产性设施,来解决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开展就业密集型投资政策和工作计划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发展合作基金、世界银行、欧盟、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丹麦、挪威等。迄今,该计划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二十余年,其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三)肯定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

对于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十分重视。它对于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减轻贫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98年第86届国际劳工大会对发展中小企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公布了“国际小企业计划”。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确保小企业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以及政府、企业主及其组织、工人组织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广泛合作。该计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施获得了成功。

(四)通过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活动帮助会员国建立社会保护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分配的公平和社会保护并不会自动实现。此外,尽管企业和人们都应当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承担风险,但是在灾难来临并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时,各国政府应当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社会保护,特别是针对那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和帮助。各国的实践经验也表明,那些社会保护制度不健全的国家更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因此,应当为保证社会弱势群体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受益创造条件。

为此,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其会员国建立社会保护制度,并多年来一直致力为这些国家提供帮助。这些努力的目的包括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与更为有效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相结合,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在非洲国家,建立社会保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推进创造就业和消除贫困工作的同时,保证所有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包括基本的食品、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此外,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在1999年提出了2000一2001年促进就业技术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发展计划,例如促进青年就业计划、减少下岗人员综合计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就业和技能发展计划、提高工人的社会和经济参与能力计划、失业人员创业计划、促进社会对话和三方合作计划、公共就业服务和私营就业机构共存框架计划、妇女参与管理计划、扩大社会保护政策和设计框架计划、全球经济中的就业信息化计划、促进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平等协商计划、加强雇主组织改善雇佣关系的能力计划等。

总之,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金融危机引发经济混乱等新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针对金融危机实行的创造就业机会项目,针对结构调整和技术变革强调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肯定小企业的作用,等等。这些政策都始终围绕国际劳工组织长期以来的就业政策总目标,即实现“充分的、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就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中,国际劳工组织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的突出强调等,对我国的就业政策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