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的素质控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商业出版社《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手册中册》第893页(2226字)

人员的素质和观念决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人员素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素质控制是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的要求对各岗位人员在素质方面所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包括:1.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要求;

2.对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的规定。具体包括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选拔与调整这一全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人员的能力与其职务相适应。

(一)招聘计划

详细、严格的招聘计划与程序是保证职工应有素质的首要一环。一个完整的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需要人员的数量、时间及类别;

2.从何处、如何招聘;

3.拟定录用条件,包括工作地点、业务种类、工资、劳动时间、生活福利等;

4.制定招聘程序。

企业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通过审阅应聘人员的教育和工作经历、面试等方式,对拟聘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并调查了解其以前工作中有无不诚实或渎职行为,以确保受聘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满足具体工作的要求,这也是招聘计划的关键。

(二)培训计划

企业员工的智力、技能、经验与品德是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包括领导素质、员工素质、管理素质),必须经常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技术更新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每一个企业及其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跟上科技高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为此,任何企业都应进行经化、制度化的培训。

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和业务知识技术等的培训,以保证各级人员能更好、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具体包括:

1.所须培训新员工的内容、人数、时间、方式、地点;

2.现有员工的再次培训计划。一般多采取定期轮训、新技术专门培训等在职培训方式;

3.培训费用的估算。

其中对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其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等;二是基本生产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以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职业教育等培训活动,可以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和思想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规范业务处理程序、衡量或评价各个单位、部门或人员实际绩效而预先设立的依据,主要是指依靠管理人员的设计和监督而制定出的标准工作程序及生产作业计划等,如规定成本降低额及销售任务等。

建立作业标准有利于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各方面办事有依据,工作有目标。标准应满足以下几点:

1.作业标准易被员工所理解和掌握,即能够被执行人员熟悉并理解制定标准的原因;

2.符合现实条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标准是可能达到的;

3.标准是切实可行的,即职工愿意或无法不接受标准的约束,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标准的要求。

(四)考核与奖惩

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对尽职尽责并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予以表扬、物质奖励乃至晋升;对不胜任者及时予以调整;相反,对玩忽职守,甚至造成一定损失者应采取批评、经济惩罚、降级乃至解聘等方式进行惩罚,以此来激励和约束全体员工。

(五)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主要是指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即指一个员工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调换至另一岗位,而其原岗位则由他人担任,使每个工作岗位定期或不定期分别由若干职工来担任。由于员工对新岗位业务的熟悉尚须一个过程,因此,从短期来看,岗位轮换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但从长远来看,进行工作轮换不仅有利于某些员工的全面发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后任者可以检查前任者的工作,能够揭露前任工作中的错弊,这对前任者也形成了一种威慑力,防止不法分子蓄谋侵占盗用财产物资或篡改记录的行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