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02页(2955字)

婴幼儿的阴道炎是因幼女阴道自然防御机能尚未形成,易致细菌、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阴部灼热、瘙痒及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多见于1~5岁的幼女。本病属中医学的“阴痒”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不良的卫生习惯,致内裤污染引起阴道感染。②泌尿道感染,有菌的尿液流入阴道,导致继发性阴道炎。③呼吸道感染时可因小儿的双手无意中将鼻或咽部的感染物带入阴道内所致。④蛲虫感染,蛲虫可由直肠进入阴道,刺激阴道粘膜引起继发性感染。⑤异物误入阴道,如发夹、果核、豆类、纸球等异物刺激可引起阴道炎。⑥尼人造纤维、肥皂、洗涤剂,化妆品以及局部用药均可引起婴幼儿稚嫩的皮肤过敏,从而形成阴道炎。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幼儿脏器稚嫩,卫外功能不足,感受湿热、浊淫,蕴结阴器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1.外阴痒痛、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排出,表面可能有溃疡。

2.患儿哭闹不安,以手抓外阴。

3.分泌物中可能有滴虫、霉菌、蛲虫或其他细菌。

4.注意有无异物塞入阴道,必要时做肛查。

〔鉴别诊断〕

1.阴道异物:有异物放入的病史,常有大量的分泌物自阴道排出,经肛门指诊,或腹部、肛门检查触及异物,必要时通过鼻镜,气管镜插入阴道可见异物。

2.宫颈息肉:分泌物多呈血性,并发感染时则呈脓性或脓血性,有臭味,通过鼻镜、气管镜行阴道检查,于宫颈处可见带蒂鲜红色或粉红色赘生物,质软,触之易出血,病理检查可确诊。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湿热蕴结

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秽液粘稠、色黄、味臭,小便频数,灼痛,舌红苔薄黄而腻。

二、感染虫淫

阴中奇痒难忍、灼热潮红,秽液稀薄味臭,或有白色片状物,尿黄、频数、尿道灼热、排尿不畅,舌红苔黄。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会阴,保持清洁,常剪指甲,纠正吮手习惯。

2.妥善处理肠道寄生虫患儿的粪便,其衣物、被单洗净后,最好煮沸,杀死虫卵,尤其蛲虫驱除后注意肛周局部的卫生。

二、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苦白洗剂。

黄柏15g 苦参10g 蛇床子10g 明矾10g 白芷10g水煎局部熏洗。

加减:局部红肿,痒痛患儿哭闹不安者可酌加五味消毒饮水煎服。野菊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连翘10g,黄柏5g,甘草5g。

2.感染虫淫

治法: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蛇床子散外洗。

百部20g 蛇床子15g 川椒10g 明矾10g 苦参15g。

加减:伴有毛滴虫者加秦皮10g,乌梅20g,贯众10g;伴有霉菌者加苦参10g,雄黄2g,硼砂2g。

三、西药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将阴道的酸碱度保持在酸性。将1ml乳酸溶液溶于250ml水中,用细胶皮导尿管套在20ml注射器上冲洗阴道,每日2次,也可用滴管将此溶液滴入阴道内,每日2次。

2.每晚可用庆大霉素药水,氯霉素眼药水滴入阴道内,每日2次。或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

3.每天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大便后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炎症可逐渐消退。

(二)全身治疗

1.可根据病菌的性质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口服。

2.抗寄生虫治疗。治疗蛲虫一般用枸橼酸哌嗪,每日50~60mg/kg,分2次口服,7~10天为1疗程。治愈率高达90%左右。

3.取出异物,先探测并肛门检查,确定异物的位置,一般可取出。如遇困难,可在麻醉下借助阴道窥镜取出,取出后消毒阴道,治疗重复感染。

四、其他疗法

雄黄熏灸法:取雄黄、硫黄、白芷、明矾各2g研细面,布散在40g艾线上,置于熏灸器上燃烧,以清烟熏及阴部,每次5~10分钟。解毒止痒杀虫。尤适用于感染虫淫者。

五、中成药

化毒丹: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服用,温开水送下。清热解毒。

六、单方验方

食醋方:以食醋适量加冷开水,配制成25%~40%的食醋稀释液,用吸管滴入阴道,每日1次,3次1疗程。杀虫止痒抑毒。

〔现代研究〕

蛇床子、川椒有抑制细菌,杀死病原虫作用。明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及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抗阴道滴虫作用。苦参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滴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川椒具有杀虫抑菌作用,对局部尚有麻醉止痛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