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471页(3121字)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者称为死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称为死产,亦是死胎一种。临床上以孕妇自觉胎动消失,子宫不再增大,乳胀消失,体重下降或有出血倾向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胎死不下”的范畴。

〔病因病机〕

半数以上的死胎为胎儿缺氧所致,而缺氧的原因多由以下几种因素所致:

1.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帆状胎盘血管前置,急性绒毛膜膜炎,胎盘后血肿,脐带打结,脐带扭转、脱垂。

2.胎儿因素:如畸胎、多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感染。

3.孕妇因素:如妊高征、过期妊娠、糖尿病,慢性肾炎,心血管疾病,全身或腹腔感染,子宫肌瘤、畸形、破裂等。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虚弱、瘀血内阻、湿阻胞脉均可致胎失所养,胎死腹中且不能自行产出。

〔西医诊断标准〕

1.孕妇自觉胎动停止、子宫停止生长。

2.于孕妇腹壁听不到胎心搏动。

3.B超检查胎心和胎动消失。

〔鉴别诊断〕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本病与死胎均有宫体小于孕月特征。但本病患者腹内胎儿存活,只是生长发育迟缓。产科及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气血虚弱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血色淡红,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瘀血阻滞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疼痛,阴道流血,紫暗有块,面色青紫,舌紫暗,脉沉涩。

三、湿阻气机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冷痛,阴中流出粘腻黄汁,胸腹满闷,口出秽气,神疲嗜睡,舌淡苔白厚腻,脉濡缓。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宽慰孕妇,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帮助树立再次妊娠很可能有良好结局的信心。

2.治疗并发症。

3.预防产前、产后出血和感染。

二、中医分型

1.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救母丹。

人参30g 当归20g 川芎20g 益母草15g 赤石脂20g 炒荆芥15g。

加减:气血虚甚者加黄芪30g,丹参20g补益气血;小腹冷痛者加吴茱萸15g,乌药20g,艾叶10g温暖下元而行气下胎。

2.瘀血内阻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下胎。

方药:脱花煎加味。

红花20g 膝15g 车前子15g 川芎10g 肉桂15g 当归15g 芒硝10g。

3.湿阻气机

治法:健脾除湿行气下胎。

方药:平胃散加味。

苍术20g 厚朴15g 陈皮20g 甘草10g 芒硝10g 枳实10g。

三、西医治疗

确诊死胎后应终止妊娠

1.雷夫奴尔羊膜腔注射引产。

2.米非司酮2片1日2次口服,连续3天,第4天晨起口服(或)并与阴道后穹窿填塞米索各3片引产,待宫缩发动较强时肌注杜冷丁引产效果良好。

3.在促宫颈成熟下催产素引产。

4.若胎死4周尚未排出者应做凝血功能的检查;若纤维蛋白原<1.58/L,可用肝素治疗,剂量为每次0.5~1mg/kg,每6小时给药1次。用药期间以试管凝血时间监测,一般用药24~48小时后可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恢复到有效止血水平后,备新鲜血,实行引产。产后注意检查胎盘、脐带及胎儿,查找胎死原因。

5.产后退奶:维生素B6200mg1日3次口服,连用2~3天,或乙菧酚、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每日2次,共3天。有糖尿病者改用溴隐亭2.5~5mg,每日3次口服,共3天。

6.产后42天随诊检查时告知各项检查结果,指导下次妊娠。

四、其他疗法

1.蓖麻油蛋法引产:蓖麻油30ml,加入调匀的鸡蛋3个,逐渐加热炒熟,空腹进服。常可引起自发有效的宫缩而临产,能成功地排出胎儿胎盘。

2.针灸疗法:取太冲、合谷、三阴交、肩井、中脘、气海、针刺泻法,具有行气活血下胎之功。

五、中成药

1.大黄虫丸:6g1日3次口服。活血化瘀,破症散结下胎。适用瘀血内阻胎死不下。

2.八珍益母丸:1丸1日2次口服。补益气血,佐以化瘀。适用气虚血弱胎死不下。也可用于产后调护。

3.逍遥丸:1丸每日2次口服。疏肝理脾养血祛湿。适用肝郁脾虚湿邪内阻胎死不下。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芒硝的硫酸离子不易被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排稀便,从而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死胎。红花对已孕子宫能够发生节律性、规律性收缩,而且作用迅速、持久。枳实能够兴奋子宫,加强子宫的收缩力,且有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抗过敏的作用。陈皮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