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甘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41页(1663字)

【中医理论】

甘草味甘,生用偏凉,炙用偏温,可调和药性有“国老”之称。《本草正》载:“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能解其毒”。由此可见,祖国医学认为其解毒机制为:甘草味甘能和,调和药性以解毒;味甘能缓,缓和峻猛以解毒;味甘能补,扶正固本以解毒。

正是由于甘草解毒调和作用卓着,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常用附子配伍甘草,如四逆汤、甘草附子汤等,均利用甘草监制附子的毒性。其相制作用正如张景岳在《本草正》中所言:“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后益心脾;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后调营卫”。

附子辛热有毒,气味雄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补肾助阳,散寒止痛。甘草甘平性缓,具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之力。二药合用,附子得甘草则助阳散寒而不过辛烈,无伤阴耗气之弊,毒性大减;附子、甘草伍用,出自《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用治风湿表里阳气俱虚之症。

【药理研究】

附子配伍甘草,不仅可以降低附子毒性,也可增其疗效[1,2]。首先,甘草与附子相伍可加强附子回阳救逆作用。如四逆汤中的炙甘草,甘温益气,通利经脉,合姜附同用,既能温阳复脉,又能缓和姜附燥烈之弊。上海第一医学院自拟的稳压汤中即用附子和甘草配伍,对稳定患者血压、消除对升压药的依赖性有一定作用。有报道认为,甘草本身并无强心作用,但与附子同用,较单用附子更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而通过对麻醉家低血压状态的升压效应实验也表明,甘草可加强附子强心升压效应,并使之作用更加持久。附子与甘草同用还可增强附子祛风除痹止痛之功。如甘草附子汤治风淫于表,湿留于关节的风湿痹痛,甘草可使附子等峻烈药缓缓发挥作用,使风湿皆去,而无湿邪留宫之弊。

由此可见,附子配伍甘草,缓急相合,减毒增效。

【毒理研究】

甘草对于附子相制作用及其机制也已被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小毒性实验表明,单用一定量的附子能引起动物死亡,但附子与甘草配伍煎煮,则可完全避免动物死亡[3]。利用薄层扫描法对附子配伍甘草前后所含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甘草可以减少附子中所含3种有毒乌头生物碱含量,并且随甘草用量增加,乌头生物碱含量相应减少[4]。有人经实验发现其解毒机制是由于甘草中主要解毒成分甘草酸可以与附子中所含物碱结合成难溶的盐类,从而使之含量减少[5]

【临床应用】

二者常伍用于风湿痹证之骨节掣痛,不得屈伸;阳虚阴寒内盛之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脉沉迟者;外感寒邪,阳气受损,恶寒脉微;脾阳不足之大便下血,崩漏等。

【参考文献】:

1 许信国.经方附子应用的探讨.北京中医杂志,1986;(3):33

2 韩新民,陈玉生,丁建弥,等.四逆汤对麻醉家兔低血压状态升压效应的初步拆方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2):26

3 张银娣,吴润宇,刘天培.附子毒性的研究.药学学报,1966;13(5):350

4 裴妙荣,梁秀和,廖辉,等.薄层扫描法对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分析,1993;15(6):33

5 杨仓良,程方,高禄纹,等.毒剧中药古今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1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