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黄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388页(3593字)

【中医理论】

黄连(去芦须)60g(用吴茱萸30g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2.5g,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又名香连丸,首载于《和剂局方》。

用于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繁,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倦怠,渐即瘦弱。

黄连苦燥湿,寒胜热,直折心脾之火,故以为君;用吴茱萸同炒者,取其能利大肠壅气,且以杀大寒之性也。里急由于气滞,木香辛行气,温和脾,能通利三焦,泄肺以平肝,使木邪不克脾土,气行而滞亦去也。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有相济之妙。

【化学研究】[1]

黄连(吴茱萸制)600g,木香150g,制成香连丸。

1.黄连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8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min,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2.木香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3g,研细,加乙醚15ml,放置2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发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4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中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烘约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至蓝紫色斑点。

3.盐酸小檗碱的定量分析

取本品研细(通过3号筛),精密称取约1.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盐酸-甲醇(1∶100)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必要时浓缩)移至50ml量瓶中,用盐酸-甲醇(1∶1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柱色谱法试验,精密量取5ml,置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5g,内径约0.9cm,湿法装柱,用乙醇30ml预洗)上,用乙醇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50ml量瓶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稀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4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盐酸小檗碱吸收系数E1cm为728计算,即得。

本品含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4.2%。

4.香连丸中炮制黄连所用辅料吴茱萸的鉴别[2]

供试液的制备:A,B,C,D分别为取吴茱萸5g,黄连5g,吴萸连5g,吴茱萸1g+黄连5g,各加15%Na2CO3水溶液5ml,氯仿50ml,超声波提取1h。过滤,取滤液备用。E,F,G,H,I,J,K,L分别为取吴茱萸5g、黄连5g、吴萸连5g、吴茱萸1g+黄连6g、香连丸1号、2号、3号、4号(均为一次口服量),各加水煎煮2次(100ml,30min;80ml,20min)。过滤,取滤液备用。取上述供试液各2μl点样,进行薄层层析,展距均为8cm。

采用3种展开剂的层析色谱图显示,吴萸连氯仿提取液比黄连多出1~2个斑点,且多出的斑点又恰恰是吴茱萸所具的,同时吴萸连的层析斑点与吴茱萸+黄连相同。吴萸连的水煎液也比黄连水煎液多出1个斑点,而与吴茱萸+黄连相同。

【药理研究】[1]

1.镇痛作用

1.1 对小热板法的镇痛作用

香连丸组和香连颗粒高剂量组(1.5g/kg)及中剂量组(0.6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痛阈明显延长,统计学表明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香连颗粒与香连丸之间在等效剂量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对小鼠扭体法的镇痛作用

香连丸组和香连颗粒高剂量组(1.5g/kg)及中剂量组(0.6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于腹腔注射1%的冰醋酸溶液引起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统计学表明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香连颗粒与香连丸之间在等效剂量时,无统计学意义。

2.抗炎抗菌作用

2.1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爪肿胀的影响

香连丸组和香连颗粒高剂量组1.5g/kg)及中剂量组(0.6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120min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香连颗粒与香连丸之间在等效剂量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体外抑菌试验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香连丸和香连颗粒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尤以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最强。

3.对肠推进、胃排空的影响

3.1 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香连颗粒1.5g/kg、0.6g/kg、0.3g/kg和香连丸0.6g/kg,均有抑制小肠推进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等效剂量时,香连颗粒和香连丸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香连丸和香连颗粒3个剂量组对小鼠均有显着的促进胃排空作用,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在等效剂量时,香连颗粒与香连丸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毒理研究】[1]

香连颗粒与香连丸在小鼠灌胃给药法测定LD50时,其毒性反应均在灌胃给药后12h内出同。主要表现为动物精神差,不活动和死亡,在12h以后至7d,未表现出毒性反应的动物,均未再出现异常。按寇氏法计算得出结果:给予香连颗粒的小鼠LD50=5.351±0.321g/kg;给予香连丸的小鼠LD50=5.638±0.34g/kg。两组在毒性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

【临床应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

孙氏[3]以香连丸配伍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25例。30d为1疗程,有效率为92%。

【参考文献】:

1 李心.香连颗粒的临床药理研究.首都医药,1998;5(7):31

2 刘斌,李晓悄,方翔,等。吴萸连及其炮制辅料吴茱萸的薄层层析鉴别.中成药,1996;18(9):22

3 孙会文.香连丸配伍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25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2):3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