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图1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18页(1207字)

图143 白蔹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i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原植物系多年生攀援藤本,均为野生。四川、贵州、湖北恩施地区曾似萝摩科植物耳叶皮消的根充白蔹,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以葫芦科植物茅瓜的根误作白蔹,均应注意鉴别、纠正。

产于东北、华北及河北、陕西、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圆形或纺锤形,有的已纵切或斜切成片。长3~10cm,直径1.5~4cm。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皮槽易层层脱落,内面为淡红棕色。纵切有一凸起的棱线。斜切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粉白或浅红棕色,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苦。以身干、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苦、辛,归心、肝、脾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

【应用】

1.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本品辛散消肿,清热解毒。治疗疮痈肿毒。可单用或与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配伍;亦可与赤小豆共为细末,蛋清调敷外用。疮疡溃后不敛者,可与络石藤,白及配伍为末外敷,有生肌敛疮之功效,如白蔹散。治疗水火烫烧伤,可单用或与地榆共为末外敷。

2.阴肿,带下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常与天花粉配伍;治疗妇女阴肿,带下等症。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5~15g。外用适量,反乌头。

【备注】

《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女子阴中肿痛。”

本品含粘液质和淀粉等。白蔹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