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第615页(4146字)

【简介】:

自传,是传主自述生平事迹的传记。传主为了让人们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已经历过的人生历史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它是社会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

自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一)标题 在第一行正中写“自传”、“我的自传”或“××自传”等字样。也有的不写标题。

(二)开头 开头即是正文的第一部分,一般用简短的一段话介绍传主的姓名(有的也可以不写)、出生年月、出生地方及环境等情况。

(三)主体 主体是自传的主干,其内容主要包括传主自己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经历;成长过程(包括思想、性格、修养等方面);所做的事迹等。

(四)结尾 结尾一般写已取得的成绩、成就及产生的影响等。

自传写作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即“不虚美,不隐恶”;要选择主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不能事无巨细,记流水帐;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即讲究写作技巧;还应注意文字的朴实无华。

【范例】:

陈毅自传

1901年,我出生于四川中部的乐至县,当时我的家庭是一个小地主。我5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7岁时,我的外祖父在湖北做一个小官,这是他花二百两银子买来的一个官职。我的父亲到他的衙门中去帮办文书事务,带了我到外祖父的任上去就学。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的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

在那里过了两年多时间,满清王朝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厌恶,我也不愿意再过那寄人檐下的生活,坚决要求离开外祖父的任所。我随父亲到了成都,因为我们老家的田产已经卖掉了,全家搬到成都近郊,住的房屋和耕种的土地,都是向地主租来的。

1911年我10岁的时候,辛亥革命起来了。这个革命在我们四川地方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掌握着上层领导,他随时企图与满清政府妥协。在下层则有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农民群众参加,群众的行动表现得异常坚决和英勇。我当时还不懂得革命的政治意义,但是暴动的事实为我所亲见,在我童稚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

我在成都上过几个小学,后来跨进了一所甲种工业学校工科。但那时我实在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辛亥革命以后四川连续不断的军阀内战,引起我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注意。而我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遇见的几个精通中国文学的老师,以及成都四围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又把我推上倾心于文学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运动强调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使我在思想上起着大的变化。同时,我的家庭因为田租的纠纷,和地主打了几年官司,花了许多钱,这时候已经临到破产的地位。家庭已不能担负我求学的费用,我只得离开家庭而独立生活。恰在这时,我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经过考试取得了官费生的资格,得到四川省政府补助的一笔旅费,赴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

我1919年10月到赛,同年年底到巴黎;一直到1921年10月回国。在这两年中,我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注意当时俄国革命的情形,同时广泛地阅读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卢梭和雨果的着作。我在巴黎的一个工厂中做了八个月的工。我之所以回国是因为在1921年夏秋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行动用武装押送回来的。当时在巴黎和里昂宣布的“罪名”,是参加布尔什维克的活动。

1922年初,我回到四川,曾在重庆《新蜀报》当过一年编辑。在这期间我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冬,我到北京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同时仍保持在中法大学学习的名义,直到1925年底通过了毕业考试。

这时期,我仍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我从事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也另用笔名写了许多歌和小说。我企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我曾经发表过下面几篇文章:(一)《论劳动文艺》;(二)《对罗曼·罗兰及其英雄主义的批评》;(三)《对法朗士的批评》;(四)《对巴尔比士着作的介绍》。(五)《在列宁逝世周年纪念日与徐志摩的争论》。这些文章都是在党影响之下写的。

1925年以后,我主要地是从事党分配给我的工作,从此停止了我的文学生活,变成一个职业革命者,开始具备坚定的革命立场。

1926年,北京爆发了“三·一八”惨案,我在北京已不能公开活动,乃回四川做协助北伐军的工作。1927年,又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任政治工作。不久,武汉国民党继“四·一二”反革命武装政变之后也宣布反共。我从武汉到江西,赶上“八一”起义的部队,并随军南征,从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

我随南昌暴动的一部分队伍,在朱德同志率领下,辗转作战,到达湘南。1928年,这支部队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冈井山,组成红四军,我在其中担任过师长、军委书记等工作。

从1929年到1934年的五年中,我参加中央苏区的建筑工作,担任过军长、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多半是在前线作战。我曾经两次负伤,据医生诊断说我是一个半残废。苏维埃中央政府曾经两次给我红星奖章。全国苏维埃两次代表大会上,我都当选为苏维埃中央委员。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我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我们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整年整月的时间,我和我的同伙都没有房子住,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的日子,我们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风餐露宿,昼伏夜行,是我们生活的常规。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我们对付的办法是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这种游击战术达到了最精彩的阶段。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了。南方的红色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我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1938年春,我们的部队深入敌后作战,我在南京上海一线担任游击战争任务。1940年在与日寇和反共顽固派的斗争中,我们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先后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华中总指挥部担任指挥任务。1941年“皖南事变”后,我被中共中央军委任命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四年抗战的经验,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凶狠的敌人,也更证明新四军是一支不可克服的军队。因为新四军起初很弱小,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把自己的力量壮大起来了。

鲁迅自传

鲁迅,于1881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已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

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1910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1912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1918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作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现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冀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1926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

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

上一篇:回忆录 下一篇:欢送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