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湖南行》第156页(1295字)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炎陵县塘田乡炎陵村太和山前的鹿原坡。鹿原坡又名白鹿原,因古时常有白鹿出没而得名。炎帝陵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当不晚于五代前。宋太祖时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陵前建庙,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立过墓碑。

炎帝即神农氏,相传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司掌南方,有火德,故称炎帝。传说他尝百草,教民播百谷,又说他发明耕种,制作斧头耒耜锄地耨草,并懂得水利灌溉,于是五谷始兴,生民得食。后因误尝一种极毒的断肠草而身亡。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羿射九日时一个太阳落下的地方,炎帝属火,而那里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应葬于此。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纤,逆江而上。木排到白鹿原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以为这是天意,便立碑代墓。

炎帝陵自宋代至今,经历了10多次大的修葺。现在的炎帝陵是1988年重修的,规模较以前更大。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鹿原洞、垴石、龙爪石、洗药池等人文和自然景观。

炎陵庙始建于宋,位于炎帝陵之前。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廓为碑房,展列着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是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一联“德照千秋光盛世,功重万世展宏。”亭中有香炉,供人上香行礼。第三进正殿,是炎陵庙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项,殿内两边对联是“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正中供炎帝神农氏像,左手稻穗,右手灵芝,像前放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以显神农氏恩泽神州之功。第四进是墓碑亭,墓碑上刻“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是炎帝陵寝。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神州第一陵”,炎帝陵同北方的黄帝陵一样,深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敬仰,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次前来拜祖敬奉。

炎陵十景

味草凝芳

石龙鼓髻

异树飞香

空樟洞明

云秋雨霁

晓阁烟岚

龙潭

虬张灵木

禽鹿和音

芳州春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