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山西行》第36页(707字)

位于晋中盆地的平遥县城,距太原90公里。据传,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静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进行扩建,明嘉靖、万历年间又有过修补,基本上保持了明洪武三年的形制和结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呈方形,周长6.4公里,高约12米,平均宽度5米,墙身内填土夯实,外砌青砖,顶部铺砖排水,外墙每隔5米筑有敌台一个,四角各建角楼一座。东南角建有奎星楼一座。城墙上筑有垛口3000,小敌楼72座。

在这方形的城池中,南北建有城门各一处,东西各有城门两道。每道城门都突出墙体外部,有里外两门,呈瓮形。这样,从上往下看,东西两门为龟的四脚,南北两门为龟首和龟尾。而更为活灵活现的是,南门里外两门直通,像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又有两眼井水,像是乌龟的双眼,加上柳根河从南门外擦墙而过,城池看上去犹如正在吸水的乌龟:北门的外门略向东偏斜,使北门又似龟尾东甩,因而人称“乌龟城”。沿着北门这条龟尾所指,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15里外的麓台塔。当地人说,那是一根木桩,龟的一条腿就系在这桩上,所以这城门是斜的,不然龟早就溜进河里了。古城墙,气势雄伟,经过历代战乱、变迁,仍保持完好。平遥城内,街道、市容、商店仍然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街道规划、居民住宅建筑、商业设施布局、官府位置、古建衙门的宝贵实物资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