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山风景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云南行》第62页(1320字)

位于剑川县南25公里沙溪乡,距下关131公里,属老山山脉,包括佛顶山、石伞山、石钟山,高海拔3083米,方圆20千米,这里林木苍郁,石窟成群,庙宇别致。石窟寺摩岩雕像尤为着名,是我国最南的石窟群,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造像虽不多,但内容庞杂,雕刻精致,颇具民族地方特色,我国八大石窟群之一。主要景点有海云居、宝相寺、石钟山窟等。

海云居又称为茶山寺,为一佛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花窗格门雕刻精致,技艺不凡。寺前有“石宝山”山门,是进入石宝山的门户。沿山门小径行不远,可达宝相寺。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始建于明,现存寺观为清代建筑。因寺周围灵泉结乳,成嶙峋怪石,具有佛相仙姿,故得名“宝相”。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祀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盘岩层叠,云回雾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从天梯上99级可登金顶,有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趣味无穷。每年秋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静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

石钟山石窟位于宝山南部南峰,因有一紫红丹岩形状如倒扣的石钟而得名。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3个地区,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瑰宝。

石钟寺区有窟8龛,第一窟雕有白族称为“阿盎白”的女性生殖器,简单而又极丰腴,为世所罕见。当地妇女至今保留着向此雕像跪拜、祈祷、抹油,以求生育平安的习俗。跪拜的石蒲团与手掌着地处那深深的凹坑,证明着崇拜的虔诚、人数的众多与时间的久远。在神灵的位置上供奉这具“阿盎白”,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也是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这与藏传佛教密宗崇拜性即:“休双身”的思想有关,是南诏时期不同宗教教派思想在同一石窟中的反映。在这寓庄于谐的雕刻面前,无疑会激发人们对宗教、历史、人性、生命的繁衍等严肃问题的思考。

第二窟雕菩萨及供养人像:第二窟正中供佛1尊,两侧雕八大明王及天王像;第四窟雕佛修行像,第五窟雕有观音、文殊、普贤像,北六窟雕地藏菩萨,第七窟有16人像,中坐南诏王阁逻凤,有王子及侍从、阁陂和尚等,第八窟雕有人物9个,中央者为南诏王异牟寻,左右者清平官郑回、杜光庭。

狮子关区有石窟3处,位于绝壁上。第一窟雕南诏早期首领细奴罗夫妻及子女5人;第二窟雕梵僧像;第三窟刻一深目高鼻人,旁有“波斯国人”刻字。

石钟山石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称为“西南的敦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