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名寺:噶丹松赞林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云南行》第113页(957字)

噶丹松赞林寺位于中甸县城北5公里的佛屏山(藏名喀日山)前,历史悠久。相传在固始汗和五世达赖时期,康藏一带灾害频繁,众生陷于苦海,僧众流落四方,民心惶惶,于是五世达赖喇嘛奏请朝廷在康藏地区建立十三个大喇嘛寺,名曰“十三林”,其中之一即是噶丹松赞林寺。当年达赖喇嘛在为该寺选址时,占得神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嬉人间。”果然在中甸佛屏山得到了映证,这里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常有一对金鹜在此出没。观其地相,更是有万归槽之势。于是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动工兴建,2年后竣工。五世达赖亲赐“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的建成,也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藏地区获得了统治地位。

雍正年间,中甸、维西一带“归版设治”,划入云南行省,噶丹松赞林寺也取汉名“归化寺”。寺院规模逐步扩大,乾隆时期,最盛时僧众达3000人左右。寺中等级森严,尊卑分明,分活佛、格西、格弄、班卓等诸多等级,设喀姆、老僧、英者、的娃、格干等职位,拥有大片的草场和庄户,以及相当规模的寺院武装,控制着中甸的政治和经济。1936年4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贺和肖克等亲临噶丹松赞林寺,拜访活佛和喇嘛,题赠“兴盛番族”匾额。寺庙也开仓放粮,为红军筹措粮草1万多公斤,使红军在短期内备齐了抵达甘孜前翻越雪山所需的一切。寺庙还派武装喇嘛担任向导,有力地支授了红军的长征。噶丹松赞林寺为云南藏传佛教之首,全寺占地34公倾,筑有坚固、厚实的庄垣和5道城门。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扎僧、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主殿上层铺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朝宇建筑风格,大殿可容1600人念经。正殿还供有五世达赖铜像,后殿供有弥勒佛和七世达赖铜像以及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传世法器等历代珍品。寺内壁画琳琅满目,木雕精美。钟鼓楼于清晨、中午、黄昏击鼓报时,声传十里。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藏族格冬节在寺内举行,为最隆重的宗教节目。主要活动为“跳神”,即面具舞,祈祷来年太平,气氛神秘而热烈。僧噶丹松赞林寺也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和康藏地区的“藏族艺术博物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