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北京行》第16页(1486字)
天安门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心,坐北朝南,是一座巍峨壮丽、庄严雄伟的古代阙楼。天安门建于明代初年,原名承天门,是沿用唐代长安皇城正门的名称,表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城楼东西宽9间,南北进深5间。“九五”这数字是暗示帝王的“九五之尊”。过去,天安门对封建皇朝有巨大作用。每当朝廷举行重大庆典时(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就在天安门堞口正中设立“宣诏台”,举行“颁诏”仪式。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长期失修和几次战争的破坏,天安门严重受损,刚解放时,天安门城楼上长满蒿草,荒凉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加固维修,1969年12月还进行了落架重修。新的天安门城楼增设了上下水、暖气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城楼比原来增高了87厘米,角梁起翘增大,屋顶曲线更加优美。
现在的天安门通高337米,在高大的红色城墙上开有5个拱形门,城上有九开间的重檐歇山城楼,红柱黄瓦,雕梁画栋,巍峨壮丽。城楼最下面有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色墩台,两边分别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正中的城门上方高悬着中华民族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画像。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率领党、政、军领导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高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每位游客都有机会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当年曾驻足的地方,感受当年那种庄严与神圣。当你站在天安门城楼,放眼远眺时眼前仿佛依稀掠过历史的烟云,心中更激荡起一种莫名的自豪。这个当年只能令百姓仰慕的禁地,如今终于印上了普通百姓的脚印!
天安门前有条金水河,因元代流入大都的水源出昌平的金水河故名明代沿袭元代旧称。金水河俗称筒子河或护城河,还有称作玉河或御河的。这条河上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桥栏杆雕饰着各种精致的图案和花纹。中间那座桥身稍宽,是天街御衢的一部分,从前只有皇帝才能通行,所以又称“御路桥”。桥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左边的雄狮,右前脚踩着一个绣球,象征着权力。右边的雄狮,左前脚抚摸着一只仰脸作玩耍状的小乳狮,形态妩媚可爱。
天安门城楼前后各立一对华表,华表为汉白玉制成,每个重4万斤。华表上有承露盘,盘上蹲一只怪兽,名“犼”,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犼”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时时注意着帝王的行动,并予以劝戒。城楼前的一对“犼”面向南方,称为“望君归”,意在提醒国君不要总在外面游逛,应回朝料理国事。城楼后的一对“犼”,面向北方,称为“望君出”,意在劝告帝王不要总呆在宫中,应出来了解人民的疾苦。华表与天安门同龄,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600余年。
天安门城楼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