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游隙及其选择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出版社《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中》第1301页(1958字)
滚动轴承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如图4.10-11~4.10-12所示。径向游隙Gr是在无外载下,一个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在不同角度方向的算术平均值。轴向游隙则是一个套圈相对于另一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径向游隙有原始游隙,配合游隙和工作游隙三种。原始游隙是未安装前的游隙,按游隙的大小分为1组、2组、0组(即基本组)、3组、4组和5组。第1组的游隙最小,第5组的最大。配合游隙是将轴承装在机器以后的游隙。由于与轴(或外壳)为过盈配合,套圈直径发生变化致使游隙减小,故配合游隙小于原始游隙。游隙的减小量与过盈有关,一般内圈滚道直径的增加量可取为内圈与轴配合过盈的55%~70%(平均约65%);而对于轴承外圈,该值为50%~60%〔44〕。工作游隙是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因内、外圈的温度和载荷的作用,致使工作游隙不同于配合游隙,内圈受热膨胀使游隙减小,载荷使滚动体与套圈接触处变形而使游隙增大。工作游隙通常大于配合游隙。
图4.10-10所示各类轴承的游隙是不可调的,还有一类轴承的游隙是可调的,如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等。可调节型轴承的游隙(见图4.10-11b),在部件的装配过程中靠调节套圈相互位置的方法确定。所需游隙的大小,依据轴承的类型、尺寸以及支承刚度要求、部件的工作规范、部件工作温度的变化范围、轴承配合零件的精度和轴承本身的精度等级等而定。例如,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部件应有相当大的游隙,以避免轴膨胀时滚动体受载过大;机床的主轴部件则要求保持极小的游隙,甚至过盈。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调节型轴承的轴向游隙的大约数值列于表4.10-46~4.10-47。
图4.10-10 各类向心轴承的径向游隙(Gr)
图4.10-11 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Ga)
表4.10-46 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推荐值
注:表中轴向游隙值适于内圈温度比外圈温度不超过10℃,而轴和外壳的温度差约为10°~20℃。当轴和外壳温差大于20℃时,最好采用Ⅰ型配置。表列小值适于各配合件加工精密而轴的热变形不致损及轴承的情况
表4.10-47 双向推力球轴承和双联单向推力球轴承轴向游隙的推荐值
注:表中轴向游隙推荐值适于精度等级为普通级(0级)的轴承,其工作转数n小于或等于该型号轴承允许的极限转数ng的1/2;如果n>0.5ng,为保证钢球在滚道上的正确位置,应轴向预紧,如采用弹簧压紧。
不可调节型轴承的工作游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径向游隙。轴承原始径向游隙的选择,可参考表4.10-48。其中,0组(基本组)游隙是在考虑一般条件下内、外圈的温差(约5~10℃)、过盈配合以及一般载荷下径向游隙的变化制订的,故适于一般使用条件(过盈配合的紧度对球轴承轴不超过j5~k5,外壳不超过J6,对滚子轴承轴不超过k5~m5,外壳不超过K6)。其中,有些应用场合的支承所以选用第3、4或5组径向游隙的轴承,是因为配合及温度的变化缩小了原始游隙。在稳定状态,一般内圈比外圈温度高,故内圈比外圈膨胀大。其游隙的减小量△Gr为:
表4.10-48 向心轴承(不可调节型)原始径向游隙的选择
△Gr≈a·△t·(d+D)/2mm (4.10-23)
式中 a=0.000011,为钢的线膨胀系数;△t为两套圈温度差,一般为5~10℃,工作温度较高且轴承散热不良时可达15~20℃;d、D分别为轴承内、外径(mm)。
工作游隙为:
(4.10-24)
式中 Gr为原始径向游隙;△D1、△d1分别表示因过盈配合而使游隙的减小量;△Gr表示因温差而使游隙的减小量,如外圈温度高于内圈,温差使游隙增大,则△Gr取负值,见式(4.10-23);表示因受载而使游隙的增大量〔44、33、69〕。
另外,带圆锥孔的轴承,不论安装在紧定套或直接装于圆锥轴颈上,装得越紧,内圈胀得越大,使游隙减小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