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故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福建行》第43页(1033字)

武夷山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15岁时遵亡父之命,奉母迁居崇安(今武夷山市)。在他71年的生涯中有40多年是在闽北和武夷山度过的。朱熹在淳熙十一年(1184年)所作的《九曲棹歌》描绘了九曲各曲最有特色的风景、揭示出山林之奥秘,或是关于武夷山风景最早的导游之作,武夷山是朱子学的发祥地。

朱熹故里在五夫镇府前村,始建于南宋(1144年),后毁于民国后期,尚存紫阳楼、朱子巷、屏山书院、兴贤古街、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等遗址。其中紫阳楼原为朱熹旧居,内有朱熹幼时读书处——“半亩方塘”、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所植)等,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屏山书院为朱熹从师受业的处所,兴贤书院则是朱熹聚徒讲学的地方,现两处遗址仍依稀可见。朱子巷是朱熹到书院的必经之路,始建于南唐(约930~950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巷卵石路面,古屋高墙,颇具遗韵。朱子社仓为朱熹所创,以惠民善政之举,救荒赈灾之心被人们誉为“先儒经济盛迹”。经历史的风雨洗礼,至今仍保存完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着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朱熹在此聚徒讲学,流风所播,形成着名的“闽学”,为当时理学中“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之一,“道南理窟”之美誉亦由此而来。武夷精舍存有康熙皇帝“学达性天”匾额,以及现代书法名家沈觐寿撰并书的“武夷精舍遗址”碑刻一块。游人至此方能深切体味理学家禾所撰之联的意境。联曰:

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

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

名人吟咏

东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

——蔡尚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