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贵州行》第90页(2288字)

奢香墓位于黔西部大方县县城之北。这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距城北只有1公里。

奢香是历史上着名的人物,是彝族开发贵州西部时期有贡献的女中豪杰。四川古蔺彝族君长奢氏之女,少女时即嫁与明代贵州宣慰使大土司霭翠。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霭翠病逝,奢香成为贵州女大土司宣慰司,执政水西(今大方、黔西、织金纳雍等地),曾化解明朝中央与当地之间的民族矛盾,致力于贵州西部开发,沟通内地与边疆的经济与文化,成为明王朝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臣。明太祖朱元璋对奢香赏识有嘉,封其为顺德夫人。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奢香逝世,按传统火葬后,安葬在大方县城雾笼坡。

清道光十八年(1838),应奢香后裔安淦辛禀请,大定知府王绪昆、黔西知州吴嵩为奢香“修垄树碑”,“建祠设祀”。碑正中刻“明封顺德夫人宣慰使司奢香夫人之墓,楷书,高3米,宽2米,厚0.5米,并建有碑亭祭祠。墓葬封土呈圆阜状,以10层条石围砌而成,高3.5米,直径6米。奢香古迹颇多织金县城内有奢香桥(月华桥)和斗姥阁行宫遗址。

巾帼英雄奢香

奢香又名舍兹,彝族,是一位出生于豪门的闺秀,父亲曾为蔺州宣抚使。奢香14岁时嫁与贵州宣慰使陇赞阿期霭翠,婚后生有一子名阿期陇弟。正当奢香陶醉在美满婚姻的幸福之中时,陇赞阿期突患大病去逝,当时奢香才20岁。

按照朝廷定制,父爵子袭,但由于阿期陇弟尚处幼早,于是,贵州宣慰使一职便又遵照典音,由既为人妻又为人母的奢香代理了。

奢香是一位很有胆识的女土司,处处以国家大局、民族团结为重。1381年,她支持明军入澳,促进了明王朝统一西南的大业。对此,明太祖朱元璋由衷地赞道:“奢香归附,胜得雄兵十万。”

1384年,贵州灾情严重,民不聊生,奢香顺应民愿,前往贵阳与封疆大吏、贵州都督晔商量如何赈救饥民、减轻赋税之事。马晔早想“灭尽诸罗,代以流官”,加之对奢香深得朝廷尤其是皇上赏识更让他嫉妒在心,见到奢香,马晔便让家丁剥去奢香的上衣像主人抽打奴隶一样,用鞭子狠抽其背,试以激起奢香反叛,进而乘势出兵将水西部落政权剿灭。

马晔的阴毒凶残,激起了水西部落的极大义愤,人们高喊着为奢香报仇,要反了朝延,独立称王。在此危急关头,奢香强压怒火,说服各部落以国家统一、民族利益为重,谨守疆土,发展生产,从而使马晔阴谋落空。

事后,奢香与水东宣慰使刘淑贞一起进京,面见皇带朱元璋。奢香向朱元璋进贡了名马,同时揭露了马晔的罪行,使马晔受到了惩处。

从京城回到水西后,奢香积极组织人力开辟了场、六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阁鸦、归华、毕节等九驿;沟通了贵州与云南、四川的道路。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推动了境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奢香还大力兴办宣慰司学,吸收先进的汉文化,使水西一带出现了兴盛的发展景象。

奢香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表现出的深明大义以及为发展民族文化而做出贡献,受到了朝延的充分肯定。1396年,奢香去世,朱元璋封其为顺德夫人,并遣使专程前往祭吊。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四川的彝民大部分居住在大渡河以南和安宁河两岸的大小凉山;云南的居住在金沙江、元江和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以及滇西的云南小凉山;贵州的居住在安顺、毕节地区;广西的居住在隆林、睦边两县。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及药材数量很多。各地彝民主要从事农业,有定期赶集贸易的习惯。

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巾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达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

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降重。每年夏历六月的节日期间(一般为三天),各家门前插着小火把,寨中竖着大火把,入夜点燃,一片通明。人们在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传说燃火把是为了将地下的火引出,除去邪祟,保持庄稼生长,因此在节日期间还合寨杀祭神,祈求丰年。

彝族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文。1975年,制定了819个规范彝字,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广使用。《阿玛》是着名的彝族民间叙事长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云南、贵州、广西的彝族实行封建制,在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保留着奴隶制。共和国建立后,彝族人民才开始了新生活,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