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治理状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国历代民族法律典籍》第217页(54662字)

(贞观二年)二月丙戌,靺鞨内属。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第32页)

(贞观二年)夏四月……丙申,契丹内属。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第34页)

三年春正月辛亥,契丹渠帅来朝。

……

秋八月己巳朔,日有蚀之。薛延陀遣使朝贡。……

冬十一月丙午,西突厥、高昌遣使朝贡。……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来奔。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第36页-37页)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

二月……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轻骑远遁。

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甲午,以俘颉利告于太庙。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第39页-40页)

七年正月戊子,斥宇文化及党人之子孙勿齿。

(《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第33页)

(贞观八年)十二月辛丑,命特进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等为大总管,各帅师分道以讨吐谷浑。……

是岁,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遣使朝贡。

(九年)闰月……癸巳,大总管李靖、侯君集、李大亮、任城王道宗破吐谷浑于心堆。

五月乙未,又破之于乌海,追奔至柏海。副总管薛万均、薛万彻又破之于赤水源,获其名王二十人。……壬子,李靖平吐谷浑于西海之上,获其王慕容伏允。以其子慕容顺光降,封为西平郡王,复其本国。……

十二月甲戌,吐谷浑西平郡王慕容顺光为其下所弑,遣兵部尚书侯君集率师安抚之,仍封顺光子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使统其众。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第44页-45页)

(十三年)秋八月……庚辰,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突厥可汗,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

十二月丁丑,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帅师伐高昌。……己丑,吐谷浑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来逆女。

是岁,……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蛮酋,相次遣使朝贡。

(十四年)二月……庚辰,左骁卫将军、淮阳王道明送弘化公主归于吐谷浑。

三月戊午,置宁朔大使,以护突厥。

……

六月……己丑,薛延陀遣使求婚。

……

八月庚午,新作襄城宫。癸巳,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第50页-51页)

(二十一年)是岁,堕婆登、乙利、鼻林送、都播、同、石、波斯、康国、吐火罗、阿悉吉等远夷十九国,并遣使朝贡。又于突厥之北至于回纥部落,置驿六十六所,以通北荒焉。

(二十二年)二月,……癸丑,西番沙钵罗叶护率众归附,以其俟斤屈裴禄为忠武将军,兼大俟斤。戊午,以结骨部置坚昆都督。

四月甲寅,碛外蕃人争牧出界,上亲临断决,然后咸服。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

(五月)吐蕃赞普击破中天竺国,遣使献捷。……

……

十一月戊戌,眉、邛、雅三州獠反,右卫将军梁建方讨平之。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率其部内属。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以奚部置饶乐都督。……

闰月丁丑朔,昆山道总管阿史那社尔降处密、处月,破龟兹大拨等五十城,虏数万口,执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以归,龟兹平,西域震骇。副将薛万彻胁于阗王伏阇信入朝。……

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俘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献于社庙。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丁亥,西突厥肆叶护可汗遣使来朝。

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第60页-62页)

(圣历元年)夏五月,禁天下屠杀。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请和亲。

秋七月,令淮阳王武延秀往突厥,纳默啜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赴虏庭。

八月,突厥默啜以延秀非唐室诸王,乃囚于别所,率众与阎知微入寇妫、檀等州。命司属卿高平王重规、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咤忠义、幽州都督张仁亶、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兵二十万逆击,乃放延秀还。己丑,默啜攻陷定州,刺史孙彦高死之,焚烧百姓庐舍,遇害者数千人。魏王承嗣卒。……

(九月)……癸未,默啜尽杀所掠赵、定州男女万余人,从五回道而去,所至残害,不可胜纪。

(《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第127页)

(神二年)三月丙子,吐蕃赞普遣大臣悉董热献方物。……

夏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

五月戊戌,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张仁亶为朔方道大总管,以备突厥。丙午,突厥默啜杀我行人臧思言。

六月……戊子,姚隽道讨击使、侍御史唐九征击姚州叛蛮,破之,俘虏三千计,遂于其处勒石纪功焉。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中宗》,第144页)

(景龙二年)三月丙子,朔方道大总管张仁亶筑受降城于河上。……

……

冬十一月庚申,突厥首领娑葛叛,自立为可汗,遣弟遮弩率众犯塞。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中宗》,第146页)

(开元四年)秋七月丙申,分嶲、雅二州置黎州。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第176页)

(开元五年)十一月己亥,契丹首领松漠郡王李失活来朝,以宗女为永乐公主以妻之。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第178页)

(开元)七年春正月,吐蕃遣使朝贡。

三月丁酉……渤海靺鞨郡王大祚荣死,其子武艺嗣位。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第180页)

(开元十年)夏四月丁酉,封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郁于为松漠郡王,奚首领饶乐都督李鲁苏为饶乐郡王。

……

闰五月壬申,兵部尚书张说往朔方军巡边。戊寅,敕诸番充质宿卫子弟,并放还国。六月……癸卯,以余姚县主女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出降奚首领饶乐郡王李鲁苏。……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第183页)

(开元)十四年春正月癸亥,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召固为广化王,奚饶乐郡王李鲁苏为奉诚王,封宗室外甥女二人为公主,各以妻之。

二月庚戌朔,邕州獠首领梁大海、周光等据宾、横等州叛,遣骠骑大将军兼内侍杨思勖讨之。

三月壬寅,以国甥东华公主降于契丹李召固。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第189页)

(二十六年)九月……庚子,于旧六胡州地置宥州。益州长史王昱率兵攻吐蕃安戎城,为贼所据,官军大败,昱弃甲而遁,兵士死者数千人。……

是岁渤海靺鞨王大武艺死,其子钦茂嗣立,遣使吊祭册立之。

(《旧唐书卷九·本纪第九·玄宗下》,第210页)

(天宝三载)秋八月丙午,九姓拔悉密叶护攻杀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传首京师。

(天宝四载)九月,契丹及奚酋长各杀公主,举部落叛。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与吐蕃战于石堡城,官军不利,副将褚直廉等死之。

冬十月,于单于都护府置金河县,安北都护府置阴山县。……

(《旧唐书卷九·本纪第九·玄宗下》,第218页-219页)

(至德二载)三月……吐蕃遣使和亲,遣给事中南巨川报命。……

九月丁丑,上党节度使程千里与贼挑战,为贼将蔡希德所擒。炖煌王承案自回纥使还,拜宗正卿;纳回纥公主为妃,回纥封为叶护,持四节,与回纥叶护太子率兵四千助国讨贼。叶护入见,宴赐加等。丁亥,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壬寅,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等战于香积寺西北,贼军大败,斩首六万级,贼帅张通儒弃京城东走。癸卯,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百僚称贺,即日告捷于蜀。上皇遣裴冕入京,启告郊庙社稷。

(冬十月)己巳……回纥叶护自东京还,宴之于宣政殿,便辞还蕃。乃封叶护为忠义王,约每年送绢二万匹,至朔方王便交授。

十一月壬申朔,上御丹凤楼,下制曰:“我国家出震乘乾,立极开统。讴歌历数,启圣千龄;文物声名,握图六叶。安禄山夷羯贱类,粗立边功,遂肆凶残,变起仓卒,而毒流四海,涂炭万灵。朕兴言痛愤,,提戈问罪,灵武聚一旅之众,至凤翔合百万之师,亲总元戎,扫清群孽。广平王俶受委元帅,能振天声;郭子仪决胜无前,克成大业。兼回纥叶护、云南子弟、诸蕃兵马,力战平凶,势若摧枯,易同破竹。朕早承圣训,尝读礼经,义切奉先,恐不克荷。今复宗庙于函洛,迎上皇于巴蜀;导銮舆而反正,朝寝门而问安;寰宇载宁,朕愿毕矣。且复人将有主,敬当天地之心;兴岂在予,实凭社稷之祐。今两京无虞,三灵通庆,可以昭事,宜在覃恩,待上皇到日,当取处分。”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肃宗》,第246页-248页)

(三载)五月壬申朔,回纥、黑衣大食各遣使朝贡,至阁门争长,诏其使各从左右门入。

秋七月……丁亥,制上第二女宁国公主出降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肃宗》,第252页-253页)

(大历四年)五月丙戌,京师地震。辛卯,以仆固怀恩女为崇徽公主,嫁回纥可汗,仍命兵部侍郎李涵往册命。

(《旧唐书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代宗》,第293页)

(大历四年九月)戊申,回纥白昼杀人于市,吏捕之,拘于万年狱。其首领赤心持兵入县,砍伤狱吏。……癸丑,吐蕃寇陇州,凤翔李抱玉击退之。

(《旧唐书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代宗》,第308页)

(建中元年)五月……戊辰,以太常少卿韦伦为太常卿,复使吐蕃。

(六月)乙卯,京兆尹源休使回纥,册武义成功可汗。

八月甲午,振武军使张光晟杀领蕃回纥首领突董统等千人,收驼马千余、缯锦十万匹。乃征光晟归朝,以彭令芳代之。……东僰乌蛮守来朝贡。

十二月辛卯,韦伦使回,与吐蕃宰相论钦明思等五十五人同至,献方物,修好也。

(《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德宗上》,第326页-327页)

(贞元六年八月)丁亥,陷蕃兵部尚书崔汉衡得还。……戊辰,吐蕃犯塞,诸军戒严。

九月丁巳,吐蕃大掠汧阳、吴山、华亭界民庶。徒于安化峡西。……癸亥,回纥可汗遣使合阙将军请昏于我,许以咸安公主降之。丙寅,吐蕃陷华亭,又陷泾州之连云堡。甲戌,吐蕃退,俘掠邠、泾、陇等州民户殆尽。自是蕃寇常至泾、陇。

冬十月,吐蕃修原州城,屯据之。……

十一月……壬申,禁商人不得以口马兵械市于党项。……

(《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德宗上》,第358页)

(贞元六年)冬十月……辛亥,回纥吊祭使、鸿胪卿郭锋复命,回纥遣达北勒梅录将军来,告九姓回纥登里逻没密施俱录忠贞昆伽可汗之丧。……

是岁,吐蕃陷北庭都护府,节度使杨袭古奔西州。回纥大相颉干迦斯绐袭古,请合军收复北庭,乃杀袭古,安西因是阻绝,唯西州犹固守之。回纥亦为吐蕃所逼,取浮图川,乃迁部落羊马于牙帐之南以避之。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70页)

(九年二月)……辛酉,诏复筑盐州城。贞元三年,城为吐蕃所毁,自是塞外无堡障,犬戎入寇,既城之后,边患息焉。……

……

五月……乙巳,韦皋奏,遣军出西山,破吐蕃峨和城、定廉城、通鹤军,凡平堡五十余所。是日以蕃俘器仗来献。

……

秋七月……剑南西山羌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国君王,自来朝贡。六国初附吐蕃,韦皋击西山讨吐蕃,故六蛮内附,各授官秩遣之。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76页-377页)

(十年八月)庚辰,赐南诏异牟寻金印银窠,其文曰“贞元册南诏印”。先是,吐蕃以金印授南诏,韦皋因其旧而请之。……

九月辛未朔,以袁州刺史董镇为邕管经略使。……辛卯。南诏献铎槊、浪人剑、吐蕃印八纽。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80页)

(十一年)二月……乙巳,册渤海大钦茂之子嵩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甲子,九姓回纥骨咄禄毗伽奉诚可汗卒。

……

夏四月,……甲子,赐南诏敕书,始列中书三官奉宣行,复旧制也。丙寅,幽州刘济奏大破奚王啜剌等六万余众。

五月……丁丑,以宣武留后李万荣为汴州刺史、宣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以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潞泽磁洺观察使。又以朔方留后李栾为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灵盐丰夏四州受降定远城天德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观察押蕃落等使。……庚寅,遣使册九姓回纥腾里罗羽录没密施合胡六骨咄禄毗伽怀信可汗。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81页)

(十三年)三月癸巳。甲午,韦皋奏收降蛮七千户,得吐蕃所赐金字告身五十五片。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83页)

(二十年)三月甲申,以吐蕃赞普卒,废朝。……

夏四月……丙寅,吐蕃使臧河南观察使论乞冉等五十四人来朝贡。

五月……乙亥,以史馆修撰、秘书监张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第399页)

(元和三年)十二月……甲子,南诏异牟寻卒。辛未,以谏议大夫段平仲使南诏吊祭,仍立其子骠信苴蒙阁劝为南诏王。

(《旧唐书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宪宗上》,第427页)

(长庆元年四月)丙戌,正衙命使册九姓回纥为登罗羽录没密施句主录毗伽可汗……。

(五月)皇妹太和公主出降回纥登罗骨没施合毗伽可汗。甲子,命金吾大将军胡证充送公主入回纥使,兼册可汗。又以太府卿李锐为入回纥婚礼使。

……

(七月)辛酉,太和长色主发赴回纥,上以半仗御通化门临送,群臣班于章敬寺前。

(《旧唐书卷十六·本纪第十六·穆宗》,第489页-491页)

(宝历元年)庚申,正衙命使册九姓迥纥登里啰汨没密施毗伽昭礼可汗。……丁卯,湖南观察使沈传师奏:“当道先配吐蕃罗没等一十七人,准赦放还本国,今各得状,不愿还。”从之。

(《旧唐书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敬宗》,第515页)

(大和五年正月)己丑,以权知渤海国务大彝震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旧唐书卷十七下·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第540页)

(大和七年)己卯,麟德殿对吐蕃、渤海、牂柯、昆明等使。……

夏四月……辛酉,九姓回纥可汗卒。……以右金吾卫将军唐弘实使回纥,册九姓回纥爱登里罗汨没施合句录毗伽彰信可汗。

(《旧唐书卷十七下·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第548页-549页)

(会昌元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遣使告难,言本国为黠戛斯所攻,故可汗死,今部人推为可汗。缘本国破散,今奉太和公主南投大国。时乌介至塞上,大首领嗢没斯与赤心宰相相攻,杀赤心,率其部下数千帐近西城。天德防御使田牟以闻。乌介又令其相颉干迦斯上表,借天德城以安公主,仍乞粮储牛羊供给。诏金吾大将军王会、宗正少卿李师偃往其牙宣慰,令放公主入朝,赈粟二万石。

……

十一月……太和公主遣使入朝,言乌介自称可汗,乞行策命,缘初至漠南,乞降使宣慰,从之。

……

(会昌二年二月)牂柯、南诏蛮遣使入朝。

三月,遣使册回纥乌介可汗。

五月……天德军使田牟奏:回纥大将嗢没斯与多览将军将吏二千六百人请降,遣中人赍诏慰劳之。

六月……回纥降将嗢没斯将吏二千六百余人至京师。制以嗢没斯检校工部尚书,充归义军使,封怀化郡王,仍赐姓名曰李思忠;以回纥宰相受耶勿为归义军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赐姓名曰李弘顺。

……

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至杷头烽北,俘掠云、朔北川,诏刘沔出师守雁门诸关。回纥首领屈武降幽州,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诏以回纥犯边,渐浸内地,或攻或守,于理何安?令少师牛僧孺、陈夷行与公卿集议可否以闻。僧孺曰:“今百僚议状,以固守关防,伺其可击则用兵。”宰相李德裕议:“以回纥所恃者嗢没、赤心耳,今已离叛,其强弱之势可见。戎人犷悍,不顾成败,以失二将,乘忿入侵,出师急击,破之必矣。守险示弱,虏无由退。击之为便。”天子以为然。乃征发许、蔡、汴、滑等六镇之师,以太原节度使刘沔为回纥南面招讨使;以张仲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封兰陵郡王,充回纥东面招讨使;以李思忠为河西党项都将,回纥西南面招讨使:皆会军于太原。……上御麟德殿,见室韦首领督热论等十五人。太原奏回纥移帐近南四十里,索叛将嗢没斯,昨至横水俘虏,兼公主上表言食尽,乞赐牛羊事。赐乌介诏曰:

朕自临寰区,为人父母,唯好生为德,不愿黩武为名。故自彼国不幸为黠戛斯所破,来投边境,已历岁年,抚纳之间,无此不到。初则念其饥歉,给以粮储;旋则知其破伤,尽还马价。前后遣使劳问,交驰道途。小小侵扰,亦尽不计。今可汗尚此近塞,未议还蕃。朝廷大臣,四方节镇,皆怀疑忿,尽请兴师,虽朕切务含弘,亦所未谕。一昨数使回来。皆言可汗只待马价,及令付之次,又闻所止屡迁,或侵掠云、朔等州,或劫夺羌、浑诸部,未知此意,终欲如何?若以未交马价,须近塞垣,行止之间,亦宜先告边将。岂有倏来忽往,迁徙不常。虽云随逐水草,动皆逼近城栅。遥揣深意,似恃姻好之情;每睹踪由,实为弛突之计。况到横水栅下,杀戮至多。蕃、浑牛羊,岂吝驰掠;黎庶何罪,皆被伤夷。所以中朝大臣皆云:“回纥近塞,已是违盟;更戮边人,实背大义。”咸愿因此翦逐,以雪殂谢之冤。然朕志在怀柔,情深屈己,宁可汗之负德,终未忍于幸灾。石戒直久在京城,备知人实愤惋,发于诚恳。固请自行。嘉其深见事机,不能违阻。可汗审自问遂,速择良图,无至不悛,以贻后悔。

诏太原起室韦沙陀三部落、吐浑诸部,委石雄为前锋。易定兵千人守大同军,契苾通、何清朝领沙陀、吐浑六千骑趋天德,李思忠率回纥、党项之师屯保大栅。

十月,吐蕃赞普卒,遣使论普热入朝告哀,诏将作少监李璟入蕃吊祭。……

三年春正月……敕新授银州刺史、本州押蕃落、银川监牧使何清朝可检校太子宾客、左龙武大将军,令分领沙陀、吐浑、党项之众赴振武,取刘沔处分。

二月……太原刘沔奏:“昨率诸道之师至大同军,遣石雄袭回鹘牙帐,雄大败回鹘于杀胡山,乌介可汗被创而走。已迎得太和公主至云州。”是日,御宣政殿,百僚称贺。制曰:

夫天之所废,难施继绝之恩;人之所弃,当用侮亡之道。朕每思前训,岂忘格言。回鹘比者自恃兵强,久为桀骜,凌虐诸部,结怨近邻。黠戛斯潜师彗扫,穹居瓦解,种族尽膏于原野,区落遂至于荆榛。今可汗逃走失国,窃号自立,远逾沙漠,寄命边陲。朕念其衰残,寻加赈飖。每陈章表,多诈谀之词;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无伤禽哀鸣之意,有因兽犹斗之心。去岁潜入朔川,大掠牛马;今春掩袭振武,逼近城池。可汗皆自率兵,首为寇盗,不耻破败,莫顾姻亲。河东节度使刘沔料敌伐谋,乘机制胜,发胡貉之骑以为前锋,搴翎侯之旗伐彼在穴。短兵鏖于帐下,元恶扶于彀中。况乘匪六飞,众才一旅,储备已竭,计日可擒。太和公主居处不同,情义久绝。怀土多思,亟闻黄鹄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绿衣》之叹。念其羁苦,常轸朕心。今已脱于豺狼,再见宫阙,上以摅宗庙之宿愤,次以慰皇太后之深慈,永言归宁,良用欣感。其回纥既以破灭,义在翦除,宜令诸道兵马使同进讨。河东立功将士已下,优厚赏给,续条疏处分。应在京外宅及东都修功德回纥,并勒冠带,各配诸道收管。其回纥及摩尼寺庄宅、钱物等,并委功德使与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点检收抽,不得容诸色人影占。如犯者并处极法,钱物纳官。摩尼寺僧委中书门下条疏闻奏。

……黠戛斯使注吾合素入朝,献名马二匹,言可汗已破回鹘,迎得太和公主归国,差人送公主入朝,愁回鹘残众夺之于路。帝遂遣中使送注吾合素往太原迎公主。时乌介可汗中箭,走投黑车子,诏黠戛斯出兵攻之。

三月,太和公主至京师,百官班于章敬寺迎谒,仍令所司告宪宗、穆宗二室。

(《旧唐书卷十八上·本纪第十八上·德宗》,第588页-595页)

(大中元年)六月……册黠戛斯王子为英武诚明可汗,命鸿胪卿李业入蕃册拜。

(《旧唐书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宣宗》,第618页)

(大中八年)二月,南蛮进犀牛,诏还之。……

八月,以司农卿郑助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夏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夏绥银宥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押蕃落安抚平夏党项等使。

(《旧唐书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宣宗》,第632页)

(咸通四年)七月朔,制:“安南寇陷之初,流人多寄溪洞。其安南将吏官健走至海门者人数不少,宜令宋戎、李良察访人数,量事救恤。安南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复后别有指挥。其安南溪洞首领,素推诚节,虽蛮寇窃据城壁,而酋豪各守土疆。如闻溪洞之间,悉藉岭北茶药,宜令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廉州珠池,与人共利。近闻本道禁断,遂绝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不得止约。其徐州银刀官健,其中先有逃窜者,累降敕旨,不令捕逐。其今年四月十八日,草贼头首已抵极法,其余徒党各自奔逃,所在更勿捕逐。”是月,东都、许、汝、徐、泗等州大水,伤稼。初,大中末,安南都护李琢贪暴,侵刻獠民,群獠引林邑蛮攻安南府。三年,大征兵赴援,天下骚动。其年冬,蛮竟陷交州,赴安南诸军并令抽退,分保岭南东、西道。

(咸通五年)五月丁酉,制:

朕以寡昧,获承高祖、太宗之丕构,六载于兹矣。罔畋游是娱,罔声色是纵,罔刑戮是滥,罔邪佞是惑。夙夜悚惕,以忧以勤,庶几乎八表用康,兆人以泰。而西戎款附,北狄怀柔,独惟南蛮,奸宄不率。侵陷交趾,突犯朗宁,爰及嶲州,亦用攘寇。劳我士卒,兴吾甲兵,骚动黎元,役力飞輓,每一轸念,闵然疚怀。顾惟生人,罹此愁苦,宜布自天之泽,俾垂及物之仁。如闻湖南、桂州,是岭路系口,诸道兵马纲运,无不经过,顿递供承,动多差配,凋伤转甚,宜有特恩。潭、桂两道各赐钱三万贯文,以助军钱,亦以充馆驿息利本钱。其江陵、江西、鄂州三道,比于潭、桂,徭配稍简,宜令本道观察使详其闲剧,准此例与置本钱。邕州已西黎、嶲界内,昨因蛮寇,互有杀伤,宜令本道收拾埋瘗,量设祭酹。

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以制驭乖方,频致骚扰。近者再置使额,却领四州,劳逸既均,人心甚泰。但闻比因罢节之日,或有被罪奔逃,虽朝廷频下诏书,并令一切不问,犹恐尚怀疑惧,未委招携,结聚山林,终成诖误。况边方未静,深藉人才,宜令徐泗团练使选拣召募官健三千人,赴邕管防戍。待岭外事宁之后,即与替代归还。仍令每召满五百人,即差军将押送,其粮料赏给,所司准例处分。

(《旧唐书卷十九上·本纪第十九上·懿宗》,第654页-657页)

(乾符元年)十一月……庚寅,……以宣慰沙陀六州部落、检校兵部尚书李钧为灵武节度,制曰:“朕以沙陀骁勇,重累战功,六州蕃、浑,沐浴王化。念其出于猜贰,互有伤残,而克璋报仇,其意未已。被我君临之德,轸吾子育之心,爰择良能,俾之宣抚。惟尔先正,尝镇北门,待国昌以雄杰之才,置国昌于济活之地。既藉奕叶之旧,又怀任土之观。是用付以封疆,委之军旅,必集王事,无坠家声。”初钧父业镇太原,能安集代北部落。时李国昌父子据大同、振武,吐浑、契苾、幽州诸道之军攻之不利,故假钧灵武节钺,率师招谕之。以长安令李壁为谏议大夫,以吏部员外郎徐彦若为长安令。兵部郎中卢鄯为楚州刺史。

十二月,党项、回鹘寇边。……是冬,南诏蛮寇蜀,诏河西、河东、山南西道、东川征兵赴援。西川节度使高骈奏:“奉敕抽发长武、罳州、河东等道兵士赴剑南行营者。伏以西川新军旧军差到已众,况蛮蜒小丑,必可枝梧。今以道路崎岖,馆驿穷困,更有军顿,立见流移,所谓望一处完全而百处俱破。且兵不在众而在于和,其左右神策长武镇、罳州、河东所抽甲马兵士,人数不少,况备办军食,费损尤多。又缘三道籓镇,尽扼羌戎,边鄙未宁,望不差发。如已在道路,并请降敕勒回。”诏答曰:“蛮蜒如尚凭凌,固须倍兵御敌;若已奔退,即要并力追擒。方藉北军,助平南寇,其三处兵士,宜委高骈候到蜀日分布驱使。具务多多之办,宁乱整整之师。其河东一千二百人,令窦澣不要差发。”时骈扜蛮已退,长武兵士竟至蜀而还,议者惜其劳费而虚邀出入之赏也。右军中尉韩文约以疾乞休致,从之。

二年春正月……南蛮骠信遣使乞盟,许之。以凤州刺史郭弘业为左金吾卫将军。

(《旧唐书卷十九下·本纪第十九下·僖宗》,第692页-693页)

(乾符六年)六月,代北行营招讨使李琢、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吐浑首领赫连铎等军讨李克用于云州。时克用令其大将军傅文达守蔚州,高文集守朔州。吐浑赫连铎遣人说高文集令归国,文集与沙陀首领李友金、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以前蔚州归款于李琢。时克用率众御燕军于雄武军。

七月,沙陀三部落李友金等开门迎大军,克用闻之,亟来赴援,为李可举之追击,大败于药儿岭。李琢、赫连铎又击败于蔚州,降文达,李克用部下皆溃,独与国昌及诸兄弟北入达靼部。乃以吐浑都督赫连铎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吐浑白义诚为蔚州刺史,萨葛米海万为朔州刺史,加李可举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旧唐书卷十九下·本纪第十九下·僖宗》,第707页)

壬辰,玄宗御朝觐之帐殿,大备陈布。文武百僚,二王后,孔子后,诸方朝集使,岳牧举贤良及儒生、文士上赋颂者,戎狄夷蛮羌胡朝献之国,突厥颉利发,契丹、奚等王,大食、谢、五天十姓,昆仑、日本、新罗、靺鞨之侍子及使,内臣之番,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十姓摩阿史那兴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贤王,日南、西竺、凿齿、雕题、牂柯、乌浒之酋长,咸在位。

(《旧唐书卷二十三·志第三·礼仪三》,第900页)

李安远者,夏州朔方人也。……武德元年,授右武卫大将军。从太宗征伐,特蒙恩泽,累战功,改封广德郡公。又使于吐谷浑,与敦和好,于是吐谷浑主伏允请与中国互市,安远之功也。

(《旧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七·刘文静》,第2302页)

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咸怨,数为乱逆,于是选淳良太守以抚之。黄门侍郎裴矩奏言:“丘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着闻,宽而不扰。”炀帝从之,遣和为交趾太守。既至,抚诸豪杰,甚得蛮夷之心。

会炀帝为化及所弑,鸿胪卿宁长真以郁林、始安之地附于萧铣;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各遣人召之,和初未知隋亡,皆不就。林邑之西诸国,并遣遗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富埒王者。铣利之,遣长真率百越之众渡海侵和,和遣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长真退走,境内获全,郡中树碑颂德。会旧骁果从江都还者,审知隋灭,遂以州从铣。

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诏使李道裕即授上柱国、谭国公、交州总管。和遣司马高士廉奉表请入朝,诏许之。高祖遣其子师利迎之。……

(《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丘和传》,第2325页)

襄武王琛,高祖从父兄子也。祖蔚,周朔州总管。父安,隋领军大将军。武德初,追封蔚为蔡王,安为西平王。琛,义宁中封襄武郡公,与太常卿郑元璹赍女妓遗突厥始毕可汗,以结和亲。始毕甚重之,赠名马数百匹,遣骨咄禄特勒随琛贡方物。高祖大悦,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历蒲、绛二州总管。及宋金刚陷浍州,时稽胡多叛,转琛为隰州总管以镇之。驭众宽简,夷夏安之。

(《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宗室》,第2347页)

孝恭弟瑊,武德中,为尚书右丞,封济北郡王,卒于始州刺史。

瑊弟瑰,义师克京城,授瑰左光禄大夫。武德元年,封汉阳郡公。五年,进爵为王。时突厥屡为侵寇,高祖使瑰赍布帛数万段与结和亲。颉利可汗初见瑰,箕踞;瑰饵以厚利,颉利大悦,改容加敬,遣使随瑰献名马。后复将命,颉利谓左右曰:“李瑰前来,恨不屈之,今者必令下拜。”瑰微知之,及见颉利,长揖不屈节。颉利大怒,乃留瑰不遣。瑰神意自若,竟不为之屈。颉利知不可以威胁,终礼遣之。拜左武候将军,转卫尉卿,代兄孝恭为荆州都督。政存清静,深为士庶所怀。岭外豪帅屡相攻击,遣使喻以威德,皆相次归附,岭表遂定。

(《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宗室》,第2350页)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今天实丧之,穷来归我,本非慕义之心也。因其归命,分其种落,俘之河南,散属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百万胡虏,可得化而为汉,则中国有加户之利,塞北常空矣。”惟彦博议曰:“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若遣向西南,则乖物性,故非含育之道也。”太宗从之,遂处降人于朔方之地,其入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议者尤为不便,欲建突厥国于河外。彦博又执奏曰:“既已纳之,无故遣去,深为可惜。”与魏征等争论,数年不决。

(《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温大雅》,第2361页)

静字元休,抗第二子也。武德初,累转并州大总管府长史。时突厥数为边患,师旅岁兴,军粮不属,静表请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时议者以民物凋零,不宜动众,书奏不省。静频上书,辞甚切至。于是征静入朝,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争论于殿庭,寂等不能屈,竟从静议。岁收数千斛,高祖善之,令检校并州大总管。静又以突厥频来入寇,请断石岭以为障塞,复从之。

太宗即位,征拜司农卿,封信都男,寻转夏州都督。值突厥携贰,诸将出征,多诣其所。静知虏中虚实,潜令人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九俟斤并率众归款,太宗称善,赐马百匹、羊千口。及擒颉利,处其部众于河南,以为不便,上封曰:“臣闻夷狄者,同夫禽兽,穷则搏噬,群则聚尘。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衣食仰给,不务耕桑,徒损有为之民,以资无知之虏,得之则无益于治,失之则无损于化。然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诚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愚臣之所深虑。如臣计者,莫如因其破亡之后,加其无妄之福,假以贤王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自可永保边塞,俾为籓臣,此实长辔远驭之道。”于时务在怀辑,虽未从之,太宗深嘉其志。制曰:“北方之务,悉以相委,以卿为宁朔大使,抚镇华戎,朕无北顾之忧矣。”

(《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窦威》,第2369页-2370页)

时颉利可汗败亡,北荒诸部相率内属。有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等,尚散在伊吾,以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以绥之,多所降附。朝廷愍其部众冻馁,遣于碛石贮粮,特加赈给。大亮以为于事无益,上疏曰: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盛,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氓庶,积御蕃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已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内。是以周室爱人攘狄,竟延七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四十载而遂绝。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蕃碛,人非中夏,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籓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蕃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帅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縻费。以中国之币帛,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纳其奏。

(《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大亮》,第2388页-2389页)

会突厥寇太原,复遣使来请和亲,高祖问群臣:“和之与战,策将安出?”多言战则怨深,不如先和。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如臣计者,莫若悉众以击之,其势必捷,胜而后和,恩威兼着。若今岁不战,明年必当复来,臣以击之为便。”高祖从之。

(《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封伦》,第2397页)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欲吞并夷狄,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西域多珍宝及吐谷浑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拜民部侍郎。俄迁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令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

三年,帝有事于恒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炖煌,矩遣使说高昌王鞠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盛服珠玉锦罽,焚香奏乐,歌舞相趋,谒于道左。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帝见之大悦。及灭吐谷浑,蛮夷纳贡,诸蕃慑服,相继来庭。虽拓地数千里,而役戍委输之费,岁巨万计,中国骚动焉。帝以矩有绥怀之略,加位银青光禄大夫。

其年,帝至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龙曼延角抵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谓宇文述、牛弘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寻令与将军薛世雄城伊吾而还,赐钱四十万。矩因进计纵反间于射匮,使潜攻处罗。后处罗为射匮所迫,竟随使者入朝,帝甚悦,赐矩貂裘及西域珍器。

(《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裴矩》,第2406页-2407页)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

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长孙无忌》,第2446页-2447页)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育,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书,并录前后功,赐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以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俄而突利可汗来奔,遂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于是大赦天下,酺五日。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李靖》,第2478页-2480页)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

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张公谨》,第2506页-2507页)

会突厥入寇,诏云起总领豳、宁已北九州兵马,便宜从事。四年,授西麟州刺史,司农卿如故。寻代赵郡王孝恭为夔州刺史,转遂州都督,怀柔夷獠,咸得众心。迁益州行台民部尚书,寻转行台兵部尚书。行台仆射窦轨多行杀戮,又妄奏獠反,冀得集兵。因此作威,肆其凶暴,云起多执不从。云起又营私产,交通生獠,以规其利,轨亦对众言之,由是构隙,情相猜贰。……

(《旧唐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韦云起》,第2633页)

时薛延陀遣使请婚,太宗许以女妻之,纳其财聘,既而不与。遂良上疏曰:

臣闻信为国本,百姓所归,是以文王许枯骨而不违,仲尼宁去食而存信。延陀曩岁乃一俟斤耳,值神兵北指,荡平沙塞,狼山、瀚海,万里萧条,陛下兵加诸外而恩起于内,以为余寇奔波,须立酋长,玺书鼓纛,立为可汗。其怀恩光,仰天无极,而余方戎狄,莫不闻知,以共沐和风,同餐恩信。顷者频年遣使,请婚大国,陛下复降鸿私,许其姻媾。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于是御幸北门,受其献食,于时百僚端笏,戎夷左衽,虔奉欢宴,皆承德音,口歌手舞,乐以终日。百官会毕,亦各有言,咸以为陛下欲得百姓安宁,不欲边境交战,遂不惜一女而妻可汗,预在含生,所以感德。今一朝生进退之意,有改悔之心,臣为国家惜兹声听。

君子不失色于物,不失口于人。晋文公围原,命三日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陛下虑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临事,忽然乖殊,所惜尤少,所失滋多。情既不通,方生嫌隙,一方所以相畏忌,边境不得无风尘。西州、朔方,能无劳扰?彼胡以主被欺而心怨,此士以此无信而怀惭,不可以训戎兵,不可以励军事。伏惟陛下以圣德神功,廓清四表。自君临天下,十有七载,以仁恩而结庶类,以信义而抚戎夷,莫不欣然,负之无力。其见在之人,皆思报厚德;其所生胤嗣,亦望报陛下子孙。今者得一公主配之,以成陛下之信,有始有卒,其唯圣人乎!

且又龙沙以北,部落无算,中国击之,终不能尽。亦由可比败,芮芮兴,突厥亡,延陀盛。时以古人虚外实内,怀之以德,为恶在夷不在华,失信在彼不在此。伏惟陛下圣德无涯,威灵远震,遂平高昌,破吐浑,立延陀,灭颉利。轻刑薄赋,庶事无壅,菽粟丰贱,祥符累臻。此则、禹、汤不及陛下远矣。伏愿旁垂恺悌,广兹含育,而常嗔绝域,有意远籓,非偃伯兴文之道,非止戈为武之义。臣以庸暗,忝居左右,敢献瞽言,不胜战惧。

(《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褚遂良》,第2732页-2733页)

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又以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以击之。待封尝为鄯城镇守,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军至大非川,将发赴乌海,仁贵谓待封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薛仁贵》,第2782页-2783页)

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

蕃国主来朝,遣使者迎劳。前一日,守宫设次于馆门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国服,立于东阶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从者执束帛立于其南。有司出门,西面曰:“敢请事。”使者曰:“奉制劳某主。”称其国名。有司入告,蕃主迎于门外之东,西面再拜,俱入。使者先升,立于西阶上,执束帛者从升,立于其北,俱东向。蕃主乃升,立于东阶上,西面。使者执币曰:“有制。”蕃主将下拜,使者曰:“有后制,无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使者宣制,蕃主进受命,退复位,以币授左右,又再拜稽首。使者降,出立于门外之西,东面。蕃主送于门之外,西,止使者,揖以俱入,让升,蕃主先升东阶上,西面;使者升西阶上,东面。蕃主以土物傧使者,使者再拜受。蕃主再拜送物,使者降,出,蕃主从出门外,皆如初。蕃主再拜送使者,还。蕃主入,鸿胪迎引诣朝堂,依方北面立,所司奏闻,舍人承敕出,称“有敕”。蕃主再拜。宣劳,又再拜。乃就馆。

皇帝遣使戒蕃主见日,如劳礼。宣制曰:“某日,某主见。”蕃主拜,稽首。使者降,出,蕃主送。

蕃主奉见。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于太极殿,南向;蕃主坐于西南,东向。守宫设次,太乐令展宫县,设举麾位于上下鼓吹令设十二案,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典仪设蕃主立位于县南道西,北面;蕃国诸官之位于其后,重行,北面西上,典仪位于县之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诸卫各勒部,屯门列黄麾仗。所司迎引蕃主至承天门外就次。本司入奏,鈒戟近仗皆入。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奏“请中严”。诸侍卫之官及符宝郎诣阁奉迎,蕃主及其属各立于阁外西厢,东面。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舍人引蕃主入门,《舒和》之乐作。典仪曰:“再拜。”蕃主再拜稽首。侍中承制降诣蕃主西北,东面曰:“有制。”蕃主再拜稽首。乃宣制,又再拜稽首。侍中还奏,承制降劳,敕升座。蕃主再拜稽首,升座。侍中承制劳问,蕃主俯伏避席,将下拜,侍中承制曰:“无下拜。”蕃主复位,拜而对。侍中还奏,承制劳还馆。蕃主降,复县南位,再拜稽首。其官属劳以舍人,与其主俱出。侍中奏“礼毕”。皇帝兴。

若蕃国遣使奉表币,其劳及戒见皆如蕃国主。庭实陈于客前,中书侍郎受表置于案,至西阶以表升。有司各率其属受其币焉。

其宴蕃国主及其使,皆如见礼。皇帝已即御坐,蕃主入,其有献物陈于其前。侍中承制降敕,蕃主升座。蕃主再拜奉贽,曰:“某国蕃臣某敢献壤奠。”侍中升奏,承旨曰:“朕其受之。”侍中降于蕃主东北,西面,称《有制》。蕃主再拜,乃宣制。又再拜以贽授侍中,以授有司。有司受其余币,俱以东。舍人承旨降敕就座,蕃国诸官俱再拜。应升殿者自西阶,其不升殿者分别立于廊下席后。典仪曰:“就坐。”阶下赞者承传。皆就座。太乐令引歌者及琴瑟至阶,脱履,升坐,其笙管者,就阶间北面立。尚食奉御进酒,至阶,典仪曰:“酒至,兴。”阶下赞者承传,皆俯伏,兴,立。殿中监及阶省酒,尚食奉御进酒,皇帝举酒,良酝令行酒。典仪曰:“再拜。”阶下赞者承传,皆再拜,受觯。皇帝初举酒,登歌作《昭和》三终。尚食奉御受虚觯,奠于坫。酒三行,尚食奉御进食,典仪曰:“食至,兴。”阶下赞者承传,皆兴,立。殿中监及阶省案,尚食奉御品尝食,以次进,太官令行蕃主以下食案。典仪曰:“就坐。”阶下赞者承传,皆就坐。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案,又行酒,遂设庶羞。二舞以次入,作。食毕,蕃主以下复位于县南,皆再拜。若有筐篚,舍人前承旨降宣敕,蕃主以下又再拜,乃出。

(《新唐书卷十六·志第六·礼乐》,第381页-384页)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京畿采访使、理京师城内都畿、河东理蒲卅理东都城内关内、以京官遥领河南、理汴州河北、理魏州陇右、理鄯州山南东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剑南、理益州淮南、理扬州江南东道、理苏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岭南理广州。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凡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疋。每岁经费:衣赐则千二疋段,军食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一十万。开元已前,每年边用不过二百万,天宝中至于是数。

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疋,衣赐六十二万疋段。焉耆治所,在安西府东八百里。于阗,在安西府南二千里。疏勒,在安西府西二千余里。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北庭节度使所治,在北庭都护府,管兵二万人,马五千疋,衣赐四十八万疋段。突骑施牙帐,在北庭府西北三千余里。坚昆,在北庭府北七千里。东北去斩啜千七百里。瀚海军,在北庭府城内,管兵万二千人,马四二百疋。天山军,在西州城内,管兵五千人,马五百疋。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管兵三千人,马三百疋。

河西节度使,断隔羌胡。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河西节度使治,在凉州,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万九千四百疋,衣赐岁百八十万疋段。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人,马万三千疋。大斗军,在凉州西二百余里,管兵七千五百人,马二千四百疋。建康军,在甘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三百人,马五百疋。宁寇军,在凉州东北千余里。玉门军,在肃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二百人,马六百疋。墨离军,在瓜州西北千里,管兵五千人,马四百疋。豆卢军,在沙州城内,管兵四千三百人,马四百疋。新泉军,在会州西北二百余里,管兵千人。张掖守捉,在凉州南二里,管兵五百人。交城守捉,在凉州西二百里,管兵千人。白亭守捉,在凉州西北五百里,管兵千七百人。

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疋,衣赐二百万疋段。经略军,理灵州城内,管兵二万七百人,马三千疋。丰安军,在灵州西黄河外百八十里,管兵八千人,马千三百疋。安远城,在灵州东北二百里黄河外,管兵七千人,马三千疋。西受降城,在丰州北黄河外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千七百疋。安北都护府治,在中受降城黄河北岸,管兵六千人,马二千疋。东受降城,在胜州东北二百里,管兵七千人,马千七百疋。振武军,在单于东都护府城内,管兵九千人,马千六百疋。

河东节度使,掎角朔方,以御北狄,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等四军,忻、代、岚三州,云中守捉。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天兵军,理太原府城内,管兵三万人,马五千五百疋。云中守捉,在单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马二千疋。大同军,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横野军,在蔚州东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马千八百疋。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百人。代州,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岚州,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岢岚军,在岚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等九军。范阳节度使,理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马六千五百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经略军,在幽州城内,管军三万人,马五千四百疋。威武军,在檀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清夷军,在妫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静塞军,在蓟州城内,管兵万六千人,马五百疋。恒阳军,在恒州城东,管兵三千五百人。北平军,在定州城西,管兵六千人。高阳军,在易州城内,管兵六千人。唐兴军,在莫州城内,管兵六千人。横海军,在沧州城内,管兵六千人。

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平卢军节度使治,在营州,管兵万七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平卢军,在营州城内,管兵万六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卢龙军,在平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榆关守捉,在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马百疋。安东都护府,在营州东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马七百疋。

陇右节度使,以备羌戎,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等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陇右节度使,在鄯州,管兵七万人,马六百疋,衣赐二百五十万疋段。临洮军,在鄯州城内,管兵万五千人,马八千疋。河源军,在鄯州西百二十里,管兵四千人,马六百五十疋。白水军,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管兵四千人,马五百疋。安人军,在鄯州界星宿川西,兵万人,马三百五十疋。振威军,在鄯州西三百里,管兵千人,马五百疋。威戎军,在鄯州西北三百五十里,管兵千人,马五十疋。绥和守捉,在鄯州西南二百五十里,管兵千人。合川守捉,在鄯州南百八十里管兵千人。莫门军,在洮州城内,管兵五千五百人,马二百疋。宁塞军,在廓州城内,管兵五百人,马五十疋。积石军,在廓州西百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三百疋。镇西军,在河州城内,管兵万一千人,马三百疋。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四十里,管兵三千人。

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团结营及松、维、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兵马,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等六军镇。剑南节度使治,在成都府,管兵三万九百人,马二千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七十万石。团结营,在成都府城内,管兵万四千人,马千八百疋。翼州,管兵五百人。茂州,管兵三百人。维州,管兵五百人。天宝军,在恭州东南九十里,管兵千人。柘州,管兵五百人。松州,管兵二千八百人。平戎城,在恭州南八十里,管兵千人。雅州,管兵四百人。当州,管兵五百人。黎州,管兵千人。昆明军,在嶲州南,管兵五千一百人,马二百疋。宁远城,在管兵二千人。悉州,管兵五千人。南江郡,管兵三百人。

岭南五府经略使,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管、容管、安南、邕管四经略使。五府经略使治,在广州,管兵万五千四百人,轻税本镇以自给。经略军,在广州城内,管兵五千四百人。清海军,在恩州城内,管兵二千人。桂管经略使,治桂州,管兵千人。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兵千一百人。安南经略使,治安南都护府,即交州,管兵四千二百人。邕管经略使,管兵七百人。

(《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第1385页-1393页)

关内道

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小州十:静、獯、王、濮、林、尹、位、长、宝、宁,并党项野利氏种落。

安定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党、桥、乌、西戎州、野利州、米州、还州。

安化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儒州、琮州。……

归德州寄治银州界,处降党项羌。……

云中都督府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绰部州、白登州。户一千四百三十,口五千六百八十一。

呼延州都督府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三:贺鲁州、那吉州、跌州。户一百五十五,口六百五。

桑乾都督府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艺失州、毕失州、叱略州。户二百七十四,口一千三百二十三。

定襄都督府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户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

达浑都督府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奚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安化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

宁朔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仆固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灵州大都督府隋灵武郡。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灵武、鸣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二州,并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都督入灵、填二州。二十年,铁勒归附,于州界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置东皋兰、燕然、燕山、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郡。至德元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灵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宝领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

燕然州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鸡鹿州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鸡田州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东皋兰州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烛龙州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

阴山,天宝元年置。

(《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第1406页-1420页)

河北道

崇州 武德五年,分饶乐郡都督府置崇州、鲜州,处奚可汗部落,隶营州都督。旧领县一,户一百四十,口五百五十四。天宝,户二百,口七百一十六。

昌黎 贞观二年,置北黎州,寄治营州东北废杨师镇。八年,改为崇州,置昌黎县。契丹陷营州,徙治于潞县之古潞城,为县。

夷宾州 乾封中,于营州界内置,处靺鞨愁思岭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徐州。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户一百三十,口六百四十八。

来苏自徐州还寄于良乡县之古广阳城,为县。

师州 贞观三年置,领契丹室韦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改隶幽州都督。旧领县一,户一百三十八,口五百六十八。天宝,户三百一十四,口三千二百一十五。

阳师 初,贞观置州于营州东北废阳师镇,故号师州。神龙中,自青州还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间城,为州治,县在焉。

鲜州 武德五年,分饶乐郡都督府奚部落置,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改隶幽州。天宝领县一,户一百七,口三百六十七。

宾从 初置营州界,自青州还寄治潞县之古潞城。

带州贞观十九年,于营州界内置,处契丹乙失革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放还,隶幽州都督。天宝领县一,户五百六十九,口一千九百九十。

孤竹旧治营州界。州陷契丹后,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为州治。

黎州 载初二年,析慎州置,处浮渝靺鞨乌素固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宋州管治。神龙初还,改隶幽州都督。天宝领县一,户五百六十九,口一千九百九十一。

新黎自宋州迁寄治于良乡县之故都乡城。

沃州 载初中,析昌州置,处契丹松漠部落,隶营州。州陷契丹,乃迁于幽州,隶幽州都督。天宝领县一,户一百五十九,口六百一十九。

滨海 沃州本寄治营州城内,州陷契丹,乃迁于蓟县东南回城,为治所。

昌州 贞观二年置,领契丹松漠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旧领县一,户一百三十二,口四百八十七。天宝,户二百八十一,口一千八十八。

龙山 贞观二年,置州于营州东北废静蕃戍。七年,移治于三合镇。营州陷契丹,乃于安次县古常道城,为州治。

归义州 总章中置,处海外新罗,隶幽州都督。旧领县一,户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归义 在良乡县之古广阳城,州所治也。

瑞州 贞观十年,置于营州界,隶营州都督,处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咸亨中,改为瑞州。万岁通天二年,迁于宋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旧领县一,户六十,口三百六十五。天宝,户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来远 旧县在营州界。州陷契丹,移治于良乡县之故广阳城。

信州 万岁通天元年置,处契丹失活部落,隶营州都督。二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天宝领县一,户四百一十四,口一千六百。

黄龙 州所治,寄治范阳县。

青山州 景云元年,析玄州置,隶幽州都督。领县一,户六百二十二,口三千二百一十五。

青山寄治于范阳县界水门村。

凛州 天宝初置于范阳县界,处降胡。领县一,户六百四十八,口二千一百八十七。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第1522页-1526页)

江南道

黔州下都督府 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为黔州,领彭水、都上、石城三县。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万资四县。四年,置都督府,督务、施、业、辰、智、牂、充、应、庄等州。其年,以相永、万资二县置费州,以都上分置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来属。十一年,又以高富属夷州,以智州信宁来属。今督思、辰、施、牢、费、夷、巫、应、播、充、庄、牂、琰、池、矩十五州。其年,罢都督府。置庄州都督府。景龙四年废,以播州为都督。先天二年废,复以黔州为都督。天宝元年,改黔州为黔中郡,依旧都督施、夷、播、思、费、珍、溱、商九州。又领充、明、劳、羲、福、犍、邦、琰、清、庄、峨、蛮、牂、鼓、儒、琳、鸾、令、那、晖、郝、总、敦、侯、晃、柯、樊、稜、添、普宁、功、亮、茂龙、延、训、卿、双、整、悬、抚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勋、姜、袭等五十州。皆羁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旧领县五,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宝县六,户四千二百七十,口二万四千二百四。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彭水 汉酉阳县,属武陵郡。吴分西阳置黔阳郡。隋于郡置彭水县。周置奉州,寻为黔州。贞观四年,于州置都督府。

黔江 隋分黔阳县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为黔江。

洪杜 武德二年,分置洪杜县,治洪杜溪。麟德二年,移治龚湍。

洋水 武德二年,分彭水于巴江西置盈隆县。先天元年,改为盈川。天宝元年,改为洋水。

信宁 隋置信安县,取界内山名。武德二年,改为信宁。武德五年,属义州。州废来属。

都濡 贞观二十年,分盈隆县置。

辰州下 隋沅陵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辰州,领沅陵等五县。九年,分大乡置大乡五县。五年,分辰溪置溆浦县。贞观九年,分大乡置三亭县。天授二年,分大乡、三亭两县置溪州。景云二年,置都督府,督巫、业、锦三州。开元二十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卢溪郡。乾元元年,复为辰州,取溪名。旧领县七,户九千二百八十三,口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五。

天宝领县五,户四千二百四十一,口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四。……

沅陵 汉辰阳县,属武陵郡,本秦黔中郡县也。隋改辰阳为辰溪,仍分置沅陵县,仍置沅陵郡。武德四年,改为辰州,以沅陵为理所。

卢溪 武德三年,分沅陵县置。

溆浦 汉义陵县地,属武陵郡。武德五年,分辰溪置卢溪武德三年,分沅陵县置。

麻阳 武德三年,分沅陵、辰溪二县置。垂拱四年,分置龙门县,寻废。

辰溪 汉辰阳县地,隋分置辰溪县。

锦州下 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并开山洞置锦州及四县。天宝元年,改锦州为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锦州。天宝领县五,户二千八百七十二,口一万四千三百七十四。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卢阳 招谕渭阳常丰已上四县,并垂拱三年与州同置。其常丰本名万安,天宝元年,改为常丰。

洛浦 天授二年,分辰州之大乡置,属溪州。长安四年,改属锦州。

施州下 隋清江郡之清江县。义宁二年,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贞观八年,废业州,以建始县来属。麟德元年,废开夷县入清江。天宝元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复为施州。旧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一十二,口一万八百二十五。天宝领县二,户三千七百二,口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四。……

清江 汉巫县,南郡。吴分巫立沙渠县。后周于县立施州。隋为清江县,州所理也。

建始 后周分巫县置建始县。义宁二年,于县置业州,领建始一县。贞观八年,废业州,县属施州。

巫州下 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九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三十二,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三十八。……

龙标 武德七年置,属辰州。贞观八年,置巫州,为理所也。

朗溪 贞观八年置。

潭阳 先天二年,分龙标置。

业州下 长安四年,分沅州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改为鹤州。二十年,又改为业州。天宝元年,改龙标郡。乾元元年,复为业州。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七十二,口七千二百八十四。

峨山 贞观八年,置夜郎县,属巫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二十年,改夜郎为峨山县。

渭溪 天授二年,分夜郎置,属沅州。长安四年,改业州。

梓姜 旧于县置充州,天宝三年,以充州荒废,以梓姜属业州,其充州为羁縻州。

夷州下 隋明阳郡之绥阳县。武德四年,置夷州于思州宁夷县,领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宣慈、慈岳等十三县。六年,废鸡翁县。贞观元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三县,以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六县隶务州,宣慈、慈岳二县隶溪州,以绥养隶智州。四年,复置夷州于黔州都上县。六年,又置鸡翁县。十一年,又以义州之绥阳、黔州之高富来属。其年,又自都上移于今所天宝元年,改为义泉郡。乾元元年,复为夷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二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五十七。天宝县五,户一千二百八十四,口七千一十三。……

绥阳 汉牂柯郡地。隋朝招慰置绥阳县,古徼外夷也。武德三年,属义州。贞观十一年,改属夷州。

都上 隋置。武德元年,属黔州。贞观四年,置夷州,为理所。十一年,州移治绥阳县

义泉 隋旧。于县置牢州。贞观十七年,废牢州,以义泉属夷州。

洋川 武德二年置,旧属牢州。贞观十七年,属夷州。

宁夷 旧属思州。开元二十五年,属夷州。

播州下 隋牂柯郡之牂柯县。贞观九年,分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鷰六县。十一年,省郎州并六县。十三年,又于其地置播州及恭水等六县。十四年,改恭水等六县名。二十年,以夷州之芙蓉、瑘川来属。显庆五年,废舍月、胡江、罗为三县。景龙四年,废庄州都督府,以播州为都督府。先天二年,罢都督。开元二十六年,又废胡刀、瑘川两县。天宝元年,改为播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播州。领县三,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

遵义 汉武开西南夷,置牂柯郡,秦夜郎郡之西南境也。贞观九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属播州。十四年,改为罗蒙。十六年,改为遵义。显庆五年,废舍月并入。

芙蓉 旧属牢州。贞观十六年,改为夷州,二十年,又改属播州。开元二十六年,废胡刀、瑘川两县并入。

带水 贞观九年,置柯盈县。十四年,改为带水。

思州下 隋巴东郡之务川县。武德四年,置务州,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伏远、宁夷、思义、高富、明阳、丹川六县,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思王、多田五县来属。其年,省思义、明阳、丹川三县。二年,又省丹阳。四年,改务州为思州其年,以涪川、扶阳二县割入费州。八年,又以多田、城乐二县割入费州,其年,又废感化县。

十年,以高富隶黔州。十一年,又省伏远县。天宝元年,改为宁夷郡。乾元元年,复为思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六百三,口七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一千五百九十九,口一万二千二十一。……

务川 州所治。汉酉阳县,属武陵郡。隋朝招慰置务川县。武德四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柯要路,请置务州。贞观四年,改为思州,以思邛水为名。

思王 武德三年置,属思州。贞观元年,改属务州。四年,改属思州。

宁夷 隋置。武德四年,属夷州。贞观元年,属思州。

思邛 开元四年,开生獠置。

费州下 隋黔安郡之涪川县。贞观四年,分思州之涪川、扶阳二县置费州。其年,割黔州之万资、相永二县来属。八年,又割思州之多田、城乐来属。十一年,废相永、万资二县。天宝元年,复为涪川郡。乾元元年,复为费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九,口六千九百五十。天宝,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

涪川汉 牂柯郡之地,久不臣附。周宣政元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质等归国,乃置费州,以水为名。武德四年,置务州。贞观四年,置费州治于此。

多田 武德四年,务州刺史奏置。以土地稍平,恳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贞观四年,属思州。八年,改属费州。

扶阳 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

城乐 武德四年,山南道大使赵郡王孝恭招慰生獠,始筑城,人歌舞之,故曰城乐。

南州下 武德二年置,领隆阳、扶化、隆巫、丹溪、灵水、南川六县。三年,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贞观五年,置三溪县。七年,又置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八年,又废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十一年,又废扶化、隆巫、灵水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南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南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五百八十三,口一万三百六十六。天宝领县二,户四百四十三,口二千四十三。……

南川 武德二年,置隆阳县。先天元年,改为南川,州所治。

三溪 贞观五年置。

溪州下 旧辰州之大乡。天授二年,分置溪州。旧领县二,又分置洛浦县。长安四年,以洛浦属锦州。天宝元年,改溪州为灵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溪州。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八十四,口一万五千二百八十二。……

大乡 汉沅陵、迁陵二县地,属武陵郡。梁分置大乡县。旧属辰州,天授二年来属,州所理也。

三亭 贞观九年分大乡置,属辰州。天授二年,改属溪州。县界有黔山,大西、小西二山。

溱州下 贞观十六年,置溱州及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废乐来县。天宝元年,改为溱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溱州。领县二,户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

荣懿 扶欢已上二县,并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

珍州下 贞观十六年置,天宝元年改为夜郎郡。乾元元年,复为珍州。领县三,户二百六十三,口一千三十四。

夜郎 汉夜郎郡之地。贞观十七年,置于旧播州城,以县界有隆珍山,因名珍州。

丽皋 乐源并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

牂州,领县二 充州,领县八应州,领县五琰州,领县四牢州,领县七。已上国初置,并属黔中道羁縻州。永徽已后并省。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第1620页-1629页)

羁縻州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着于令式。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其后或臣或叛,经制不一,不能详见。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又有党项州二十四,不知其隶属。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关内道

突厥州十九,府五:

定襄都督府,贞观四年析颉利部为二,以左部置,侨治宁朔。领州四: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阿德州以阿史德部置。执失州以执失部置。苏农州以苏农部置。拔延州

右隶夏州都督府

云中都督府,贞观四年析颉利右部置,侨治朔方境。领州五。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舍利州以舍利吐利部置。阿史那州以阿史那部置。绰州以绰部置。思壁州 白登州贞观末隶燕然都护,后复来属。桑乾都督府,龙朔三年分定襄置,侨治朔方。领州四。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郁射州以郁射施部置,初隶定襄,后来属。艺失州以多地艺失部置。卑失州以卑失部置,初隶定襄,后来属。叱略州

呼延都督府,贞观二十年置。领州三。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二。贺鲁州,以贺鲁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后来属。葛逻州以葛逻、挹怛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后来属。跌州初为都督府,隶北庭,后为州,来属。

右隶单于都护府

新黎州贞观二十三年以车鼻可汗之子羯漫陀部置。初为都督府,后为州。浑河州永徽元年,以车鼻可汗余众歌逻禄之乌德鞬山左厢部落置。狼山州永徽元年以歌逻禄右厢部落置,为都督府,隶云中都护。显庆三年为州,来属。

坚昆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以沙钵罗叶护部落置。

右隶安北都护府

回纥州十八,府九。贞观二十一年分回纥诸部落置。

燕然州以多滥葛部地置,初为都督府,及鸡鹿、鸡田、烛龙三州,隶燕然都护。开元元年来属,侨治回乐。鸡鹿州以奚结部置,侨治回乐。鸡田州以阿跌部置,侨治回乐。东皋兰州以浑部置,初为都督府,并以延陀余众置祁连州,后罢都督,又分东、西州,永徽三年皆废。后复置东皋兰州,侨治鸣沙。烛龙州贞观二十二年析瀚海都督之掘罗勿部置,侨治温池。燕山州侨治温池。

右隶灵州都督府

达浑都督府,以延陀部落置,侨治宁朔。领州五:姑衍州 步讫若州 嵠弹州永徽中收延陀散亡部落置。鹘州 低粟州。

安化州都督府侨治朔方。

宁朔州都督府侨治朔方。

仆固州都督府侨治朔方。

右隶夏州都督府

榆溪州以契芯部置。寘颜州以白霫部置。居延州以白霫别部置。稽落州本高阙州,以斛萨部置。永徽元年废高阙州,更置稽落州,后又废,三年以阿特部复置。余吾州本玄阙州,贞观中以骨利干部置,龙朔中更名。

浚稽州仙萼州初隶瀚海都护,后来属。

瀚海都督府以回纥部置。

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置。

幽陵都督府以拔野古部置。

龟林都督府贞观二年以同罗部落置。

坚昆都督府以结骨部置。

右隶安北都护府

党项州五十一,府十五。贞观三年,酋长细封步赖内附,其后诸姓酋长相率亦内附,皆列其地置州县,隶松州都督府。五年又开其地置州十六,县四十七;又以拓拔赤词部置州三十二。乾封二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

清塞州 归德州侨治银州境。

兰池都督府

芳池都督府

相兴都督府

永平都督府

旭定都督府

清宁都督府

忠顺都督府

宁保都督府

静塞都督府

万吉都督府

乐容州都督府,领州一。东夏州

静边州都督府,贞观中置,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之境。领州二十五。布州 北夏州 思义州 思乐州 昌塞州 吴州天授二年置吴、朝、归、浮等州。朝州“朝”一作“彭”。归州“归”一作“阳”。浮州 祐州贞观四年置,领县二:廓川,归定。卑州 西归州 嶂州贞观四年置。县四:洛平,显川,桂川,显平。餝州 开元州 归顺州本在山南之西,宝应元年诣梁州刺史内附。淳州贞观十二年以降户置于洮州之境,并置素恭、乌城二县。开元中废,后为羁糜。乌笼州 恤州 嵯州贞观五年置。县一:相鸡。相鸡本隶西怀州,贞观十年来属。盖州本西唐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四:湘水,河唐,曲岭,祐川。悦州 回乐州 乌掌州 诺州贞观五年置。县三:诺川,德归,篱渭。

右隶灵州都督府

芳池州都督府,侨治怀安,皆野利氏种落。领州九。宁静州 种州 玉州贞观五年置。县二:玉山,带河。濮州 林州 尹州 位州贞观四年置。县二:位丰,西使。长州 宝州

宜定州都督府,本安定,后更名。领州七:党州桥州贞观六年置。乌州 西戎州贞观五年以拓拔赤词部落置。初为都督府,后为州,来属。野利州 米州 还州

安化州都督府,领州七。永和州 威州 旭州 莫州 西沧州贞观六年置,八年更名台州,后复故名。琮州 儒州本西盐州,贞观五年以拓拔部置,治故后魏洪和郡之蓝川县地,八年更名。开元中废,后为羁縻。

右隶庆州都督府

吐谷浑州二:

宁朔州初隶乐容都督府,代宗时来属。

右隶夏州都督府

浑州仪凤中自凉州内附者,处于金明西境置。

右隶延州都督府

河北道

突厥州二:

顺州顺义郡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灵之境;又置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四州都督府。六年顺州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又分思农部置燕然县,侨治阳曲;分思结部置怀化县,侨治秀容,隶顺州;后皆省。祐、化、长及北开等四州亦废,而顺州侨治幽州城中。岁贡麝香。县一:宾义。瑞州本威州,贞观十年以乌突汗达干部落置,在营州之境。咸亨中更名。后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县一:来远。

右初隶营州都督府,及李尽忠陷营州,以顺州隶幽州都督府,徙瑞州于宋州之境。神龙初北还,亦隶幽州都督府。

奚州九,府一:

鲜州武德五年析饶乐都督府置。侨治潞之古县城。县一:宾从。崇州武德五年析饶乐都督府之可汗部落置。贞观三年更名北黎州,治营州之废阳师镇。八年复故名。后与鲜州同侨治潞之古县城。县一:昌黎。顺化州县一:怀远。归义州归德郡总章中以新罗户置,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县一:归义。后废。开元中,信安王祎降契丹李部落五千帐,以其众复置。

奉诚都督府,本饶乐都督府,唐初置,后废。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奚可度者部落更置,并以别帅五部置弱水等五州。开元二十三年更名。领州五。弱水州以阿会部置。祁黎州以处和部置。洛环州以奥失部置。太鲁州以度稽部置。渴野州以元俟析部置。

契丹州十七,府一。

玄州贞观二十年以纥主曲据部落置。侨治范阳之鲁泊村。县一:静蕃。咸州本辽州,武德二年以内稽部落置。初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中。贞观元年更名。后治良乡之石窟堡。县一:威化。昌州贞观二年以松漠部落置,侨治营州之静蕃戍。七年徙于三合镇,后治安次之故常道城。县一:龙山。师州贞观三年以契丹、室韦部落置,侨治营州之废阳师镇,后侨治良乡之东闾城。县一:阳师。带州贞观十年以乙失革部落置。侨治昌平之清水店。县一:孤竹。归顺州归化郡本弹汗州,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开元四年更名。县一:怀柔。

沃州载初中析昌州置。万岁通天元年没于李尽忠,开元二年复置。后侨治蓟之南回城。县一:滨海。信州万岁通天元年以乙失活部落置。侨治范阳境。县一:黄龙。青山州景云元年析玄州置。侨治范阳之水门村。县一:青山。

松漠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契丹窟哥部置,其别帅七部分置峭落等八州。李尽忠叛后废,开元二年复置。领州八。峭落州以达稽部置。无逢州以独活部置。羽陵州以芬问部置。白连州以突便部置。

徒何州以芮奚部置。万丹州以坠斤部置。匹黎州以伏部置。赤山州以伏部分置。

归诚州

靺鞨州三,府三。

慎州武德初以涑沫、乌素固部落置。侨治良乡之故都乡城。县一:逢龙。夷宾州乾符中以愁思岭部落置,侨治良乡之古广阳城。县一:来苏。黎州载初二年析慎州置。侨治良乡之故都乡城。县一:新黎。

黑水州都督府开元十四年置。

渤海都督府

安静都督府

右初皆隶营州都督,李尽忠陷营州,乃迁玄州于徐、宋之境,威州于幽州之境,昌、师、带、鲜、信五州于青州之境,崇、慎二州于淄、青之境,夷宾州于徐州之境,黎州于宋州之境,在河南者十州,神龙初乃使北还,二年皆隶幽州都督府。

降胡州一。

凛州天宝初置,侨治范阳境。

右隶幽州都督府

高丽降户州十四,府九太宗亲征,得盖牟城,置盖州;得辽东城,置辽州;得白崖城,置岩州。及师还,拔盖、辽二州之人以归。高宗灭高丽,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初,显庆五年平百济,以其地置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麟德后废:南苏州 盖牟州 代那州 仓岩州 磨米州 积利州 黎山州 延津州 木底州 安市州 诸北州 识利州 拂涅州 拜汉州 新城州 都督府 辽城州都督府 哥勿州都督府卫乐州 都督府舍利州都督府 居素州都督府 越喜州都督府 去旦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右隶安东都护府。

陇右道

突厥州三,府二十七。

皋兰州贞观二十二年以阿史德特健部置,初隶燕然都护,后来属。

兴昔都督府

右隶凉州都督府

特伽州鸡洛州开元中又有火拔州、葛禄州,后不复见。

濛池都护府贞观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贺鲁部落置瑶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废。显庆二年禽贺鲁,分其地,置都护府二、都督府八,其役属诸胡皆为州。

昆陵都护府

匐陵都督府以处木昆部置。

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骑施索葛莫贺部置。

洁山都督府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

双河都督府以摄舍提暾部置。

鹰娑都督府以尼施处半部置。

盐泊州都督府以胡禄屋阙部置。

阴山州都督府显庆三年分葛逻禄三部置三府,以谋落部置。

大漠州都督府以葛逻禄炽俟部置。

玄池州都督府以葛逻禄踏实部置。金附州都督府析大漠州置。

轮台州都督府

金满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处月部落置为州,隶轮台。龙朔二年为府。

咽面州都督府初,玄池、咽面为州,隶燕然,长安二年为都督府,隶北庭。

盐禄州都督府

哥系州都督府

孤舒州都督府

西盐州都督府

东盐州都督府

叱勒州都督府

迦瑟州都督府

凭洛州都督府

沙陀州都督府

答烂州都督府

右隶北庭都护府

回纥州三,府一。

林州以思结别部置。金水州 贺兰州

卢山都督府以思结部置。

右初隶燕然都护府,总章元年隶凉州都督府。

党项州七十三,府一,县一。

马邑州开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谷间。宝应元年徙于成州之盐井故城。

右隶秦州都督府

保塞州

右隶临州都督府

密恭县高宗上元三年为吐蕃所破,因废,后复置。

右隶洮州

丛州贞观三年置。县三:宁远,临泉,临河。崌州贞观元年以降户置。县二:江源,落稽。奉州本西仁州,贞观元年置,八年更名。县三:奉德,恩安,永慈。岩州本西金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三:金池,甘松,丹岩。远州本西怀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二:罗水,小部川。麟州本西麟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七:硖川,和善,剑具,硖源,三交,利恭,东陵。可州本西义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三:义诚,清化,静方。阔州贞观五年置。县二:阔源,落吴。彭州本洪州,贞观三年置,七年更名。县四:洪川,归远,临津,归正。直州本西集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二:集川,新川。肆州贞观五年置。县四:归唐,芳丛,盐水,磨山。序州贞观十年置。静州咸亨三年以内附部落置。

轨州都督府贞观二年以细封步赖部置。县四:玉城,金原,俄彻,通川。

以上有版。

研州 探那州 忋州 毗州 河州 干州 琼州 犀州 龛州 陪州 如州 麻州 霸州 镠阑州 光州 至凉州 晔州 思帝州 统州 谷邛州 达违州 万卑州 慈州 融洮州 执州 答针州 税河州 吴洛州 齐帝州 苗州 始目州 悉多州 质州 兆州 求易州 託州 志德州 延避州 略州 索京州 柘刚州 明桑州 白豆州 瓒州 酋和州 和昔州 祝州 索川州 拔揭州 鼓州 飞州 索渠州 目州 宝剑州 津州 柘钟州 纪州 微州 以上无版。

右初隶松州 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祐、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

乾封州 归义州 顺化州 和宁州 和义州 保善州 宁定州 罗云州 朝凤州以上宝应元年内附。永定州永泰元年以永定等十二州部落内附,析置州十五。宜芳州余阙。

吐谷浑州一。合门州

右隶凉州都督府

四镇都督府,州三十四。咸亨元年,吐蕃陷安西,因罢四镇,长寿二年复置。

龟兹都督府,贞观二十年平龟兹置。领州九。阙。

毗沙都督府,本于阗国,贞观二十二年内附,初置州五,高宗上元二年置府,析州为十。领州十。阙。

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

疏勒都督府,贞观九年疏勒内附置。领州十五。阙。

河西内属诸胡,州十二,府二。

乌垒州 和墨州 温府州 蔚头州 遍城州 耀建州 寅度州 拔州 达满州 蒲顺州 郢及满州 乞乍州

妫塞都督府

渠黎都督府

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龙朔元年,以陇州南由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

月支都督府,以吐火罗叶护阿缓城置。领州二十五。蓝氏州以钵勃城置。大夏州以缚叱城置。汉楼州以俱禄犍城置。弗敌州以乌逻毡城置。沙律州以咄城置。妫水州以羯城置。盘越州以忽婆城置。忸密州以乌罗浑城置。伽倍州以摩彦城置。粟特州以阿捺腊城置。钵罗州以兰城置。双泉州以悉计蜜悉帝城置。祀惟州以昏磨城置。迟散州以悉蜜言城置。富楼州以乞施巘城置。丁零州以泥射城置。薄知州以析面城置。桃槐州以阿腊城置。大檀州以颊厥伊城具阙达官部落置。伏卢州以播萨城置。身毒州以乞涩职城置。西戎州以突厥施怛駃城置。篾颉州以骑失帝城置。叠仗州以发部落城置。苑汤州以拔特山城置。

大汗都督府,以嚈哒部落活路城置。领州十五。附墨州以弩那城置。奄蔡州以胡路城置。依耐州以婆多楞萨达健城置。犁州以少俱部落置。榆令州以乌模言城置。安屋州以遮瑟多城置。罽陵州以数始城置。碣石州以迦沙纷遮城置。波知州以羯劳支城置。乌丹州以乌捺斯城置。诺色州以速利城置。迷蜜州以顺问城置。盻顿州以乍城置。宿利州以颂施谷部落置。贺那州以汗曜部落置。条支都督府,以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置。领州九。细柳州以护闻城置。虞泉州以赞候瑟颠城置。犁蕲州以据瑟部落置。崦嵫州以遏忽部落置。巨雀州以乌离难城置。遗州以遗兰部落置。西海州以郝萨大城置。镇西州以活恨部落置。乾陀州以缚狼部落置。

天马都督府,以解苏国数瞒城置。领州二。洛那州以忽论城置。束离州以达利薄纥城置。

高附都督府,以骨咄施沃沙城置。领州二。五翕州以葛逻犍城置。休蜜州以乌斯城置。

修鲜都督府,以罽宾国遏纥城置。领州十。毗舍州以罗漫城置。阴米州以贱那城置。波路州以和蓝城置。龙池州以遗恨城置。乌弋州以塞奔你逻斯城置。罗罗州以滥犍城置。檀特州以半制城置。乌利州以勃逸城置。漠州以鹘换城置。悬度州以布路犍城置。

写凤都督府,以帆延国罗烂城置。领州四。嶰谷州以肩捺城置。泠沦州以俟麟城置。悉万州以缚时伏城置。钳敦州以未腊萨旦城置。

悦般州都督府,以石汗那国艳城置。领双靡州。以俱兰城置。

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蜜城置。领州二。沛隶州以漫山城置。大秦州以睿蜜城置。

姑墨州都督府,以怛没国怛没城置。领栗弋州。以弩羯城置。

旅獒州都督府,以乌拉喝国摩竭城置。

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置。

至拔州都督府,以俱蜜国褚瑟城置。

鸟飞州都督府,以护蜜多国摸逵城置。领钵和州。以娑勒色诃城置。

王庭州都督府,以久越得犍国步师城置。

波斯都督府,以波斯国疾陵城置。

右隶安西都护府

剑南道

诸羌州百六十八。

西雅州贞观五年置。县三:新城,三泉,石龙。蛾州贞观五年置。县二:常平,那川。拱州显庆元年以钵南伏浪恐部置。剑州永徽五年以大首领冻就部落置。

右隶松州都督府

涂州武德元年以临涂羌内附置,领临涂、端源、婆览三县。贞观元年州废,县亦省。二年析茂州之端源戍复置,县三:端源,临涂,悉邻。炎州本西封州,贞观五年开生羌置,八年更名。县三:大封,慕仙,义川。彻州贞观六年以西羌董洞贵部落置。县三:文彻,俄耳,文进。向州贞观五年以生羌置。县二:贝左,向贰。冉州本西冉州,贞观六年以徼外敛才羌地置,八年更名,九年第为冉州。县四:冉山,磨山,玉溪,金水。穹州本西博州,贞观五年以生羌置,八年更名。县五:小川,彻当,璧川,当博,恭耳。笮州本西恭州,贞观七年以白狗羌户置,八年更名。县三:遂都,亭劝,比思。蓬鲁州永徽二年,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檐莫等种落万余户内附,又析置州三十二。

姜州 恕州 葛州 勿州 鞮州 占州 达州 浪州 邠州 敛州 补州 赖州 那州 举州 多州 尔州 射州 铎州 平祭州 时州 箭州 婆州 浩州 质州 居州 可州 宕州 归化州 柰州 竺州 卓州

右隶茂州都督府

思亮州 杜州 初汉州 孚川州 渠川州 丘卢州 祐州 计州 龙施州 月乱州 浪弥州 月边州 团州 柜州 威川州 米羌州

右隶嶲州都督府

当马州此下二十一州,天宝前置。林波州 中川州 林烧州 钳矢州 会野州 当仁州 金林州 东嘉梁州 西嘉梁州 东石乳州 西石乳州 涉邛州 汶东州 费林州 徐渠州 强鸡州 长臂州 杨常州 罗岩州初隶黎州 都督,后来属。雉州 椎梅州 此下三十六州 开元后置。三井州 束锋州 名配州 钳恭州 斜恭州 画重州 罗林州 笼羊州 龙逢州 敢川州 惊川州 眉州 木烛州 当品州 严城州 昌磊州 钳并州 作重州 檛林州 三恭州 布岚州 欠马州 罗蓬州 论川州 让川州 远南州 卑庐州 夔龙州 耀川州 金川州 盐井州 凉川州 夏梁州 甫和州 橛查州

右隶雅州都督府

奉上州此下二十二州,开元前置。辄荣州 剧川州 合钦州 蓬口州 博卢州 明川州 胣 皮州 蓬矢州 大渡州 米川州 木属州 河东州 甫岚州 昌明州 归化州初隶嶲州,后来属。象川州 丛夏州 和良州 和都州 附树州 东川州 上贵州 此下二十八州,开元十七年置。滑川州 比川州 吉川州 甫萼州 比地州 苍荣州 野川州 邛冻州 贵林州 牒珍州 浪弥州 郎郭州 上钦州 时蓬州 俨马州 邛川州 护邛州脚川州 开望州 上蓬州 比蓬州 剥重州 久护州 瑶剑州 明昌州 护川州 索古州 此下三州,大和以前置。诺柞州 柏坡州

右隶黎州都督府

诸蛮州九十二。皆无城邑,椎髻皮服,惟来集于都督府,则衣冠如华人焉。

南宁州汉夜郎地。武德元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治味。四年置总管府。五年侨治益州,八年复治味,更名郎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开元五年复故名。天宝末没于蛮,因废。唐末复置州于清溪镇,去黔州二十九日行。县七: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昆州本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土贡:牛黄。县四:益宁,晋宁,安宁,秦臧。有滇池,在晋宁。其秦臧,则故臧汉地也。梨州本西宁州,武德七年析南宁州二县置,贞观八年更名。北接昆州。县二:梁水,绛。匡州本南云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八年更名。汉永昌郡地。县二:勃弄,匡川。髳州本西濮州,武德四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汉越嶲郡地,南接姚州。县四:濮水,青蛉,岐星,铜山。尹州武德四年置,北髳接州。县五:马邑,天池,盐泉,百泉,涌泉。曾州武德四年置,西接匡州。县五:曾,三部,神泉,龙亭,长和。钩州本南龙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东北接昆州。县二:望水,唐封。裒州武德七年置。本弄栋地,南接姚州。县二:杨彼,乐强。宗州本西宗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第名宗州。北接姚州。县三:宗居,石塔,河西。微州本西利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北接縻州。县二:深利,十部。縻州本西豫州,武德七年置,贞观三年更名。南接姚州。初为都督府,督縻、望、謻罗三州,后罢都督。县二:磨豫,七部。望州贞观末以诸蛮内附,与傍州同置,初隶郎州都督,后来属謻罗州盘州本西平州,武德四年置,贞观八年更名。故兴古郡地,其南交州。县三:附唐,平夷,盘水。麻州贞观二十二年析郎州置。英州 声州 勤州 傍州贞观二十三年,诸蛮末徒莫祗、俭望二种落内附,置傍、望、求、丘、览五州。求州 丘州 览州 咸州 泸慈州 归武州 严州 汤望州 武德州 奏龙州 武镇州本武恒,避穆宗名改。南唐州 连州县六: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南州析盈州置。县三:播政,百荣,洪卢。德州析志州置。县二:罗连,万岩。为州析扶德州置。县二:扶,罗僧。洛州析镜州置。县四:临津,宾夷,曾城,葱药。移州析悦州置。县三:移当,临河,汤陵。悦州县六:甘泉,青宾,临川,悦水,夷邻,胡。镜州县六:夷郎,宾唐,溪琳,琮连,池临,野并。筠州县八:盐水,筠山,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志州“志”一作“总”。县四:浮萍,鸡惟,夷宾,河西。盈州县四:盈川,涂赛,播陵,施燕。武昌州县七:洪武,罗虹,琅林,夷朗,来宾,罗新,绮婆。扶德州县三:宋水,扶德,阿阴。播朗州 析巩州置。县三:播胜,从颜,顺化。信州 居州 炎州 驯州县五:驯禄,天池,方陀,罗藏,播骋。骋州县二:斛木,罗相。浪川州贞元十三年,节度使韦皋表置。县五:郎浪,郎违,何度,郎仁,因阁。协州本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县三:东安,西安,胡津。靖州 析 协州置。县二:靖川,分协。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八年更名。故硃提郡,北接协州。县二:朱提,唐兴。朱提,本安上,武德七年更名。播陵州析盈州置。钳州析开边县置。哥灵州 滈州县三:拱平,扫宫,罗谷。切骑州县四:柳池,奏禄,縻托,通识。品州县三:八秤,松花,牧。从州县六:从花,昆池,武安,罗林,梯山,南宁。牱连州县三:牱连,罗名,新戍。碾卫州县三:麻金,碾卫,涪麻。

右隶戎州都督府

于州武德四年以古滇王国民多姚姓,因置姚州都督,并置州十三。异州 五陵州 州 和往州 舍利州 范邓州 野共州 洪郎州 日南州 眉邓州 邆备州 洛诺州

右隶姚州都督府

纳州都宁郡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八:罗围,播罗,施阳,都宁,罗当,罗蓝,都,胡茂。先天二年与萨、晏、巩皆降为羁縻。萨州黄池郡仪凤二年招生獠置。县二:黄池,播陵。晏州罗阳郡仪凤二年招生獠置。县七:思峨,(牱)阴,新宾,扶来,思晏,哆罔,罗阳。巩州因忠郡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五:哆搂,都檀,波婆,比求,播郎。奉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二:牱里,逻蓬。浙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四:浙源,越宾,洛川,鳞山。顺州载初二年置。县五:曲水,顺山,灵岩,来猿,龙池。思峨州天授二年置。县二:多溪,洛溪。清州久视元年置。县四:新定,淯川,固城,居牢。能州大足元年置。县四:长宁,来银,菊池,猿山。高州县三:(牱)巴,移甫,徒西。宋州县四:牱龙,牱支,宋水,卢吾。长宁州县四:婆员,波居,青卢,罗门。定州县二:支江,扶德。

右隶泸州都督府

江南道

诸蛮州五十一。

牂州武德三年以牂柯首领谢龙羽地置,四年更名柯州,后复故名。初,牂、琰、庄、充、应、矩六州皆为下州,开元中降牂、琰、庄为羁縻,天宝三载又降充、应、矩为羁縻。县三:建安,宾化,新兴。建安,本牂柯,武德二年更名。新兴与州同置。琰州贞观四年置。县五:武侯,望江,应江,始安,东南。贞观中又领隆昆、琰川二县,后省。庄州本南寿州,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强地置,四年更名,十一年为都督府,景龙二年罢都督。故隋牂柯郡地。南百里有桂岭关。县七:石牛,南阳,轻水,多乐,乐安,石城,新安。贞观中又领清兰县,后省。充州武德三年以牂柯蛮别部置,县七:平蛮,东停,韶明,牂柯,东陵,辰水,思王。应州贞观三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县五:都尚,婆览,应江,孃隆,罗恭。矩州武德四年置。明州贞观中以西赵首领赵磨酋地置。蔿州 劳州 羲州 福州 犍州 邦州 清州 峨州 蛮州县一:巴江。欧州“欧”一作“鼓”。濡州 琳州县三:多梅,古阳,多奉。鸾州 令州 那州 晖州 都州 总州咸亨三年,昆明十四姓率户二万内属分置。敦州咸亨三年析内属昆明部置,县六:武宁,沟水,古质,昆川,丛燕,孤云。殷州咸亨三年析昆明部置,后废。开元十五年分戎州复置,后又废。贞元二年,节度使韦皋表复置。故南汉之境也。县五:殷川,东公,龙原,韦川,宾川。初与敦州皆隶戎州都督,后来属候州 晃州 樊州 稜州 添州 普宁州 功州 亮州 茂龙州 延州 训州 卿州 贞观十五年置。双城州 整州 悬州 抚水州县四:抚水,古劳,多蓬,京水。思源州 逸州 南平州 勋州 袭州 宝州万岁通天二年以昆明夷内附置。姜州 鸿州县五:乐鸿,思翁,都部,新庭,临川。

右隶黔州都督府

岭南道

诸蛮州九十二。

纡州县六: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归思州 思顺州县五:罗遵,履博,都恩,吉南,许水。蕃州县三:蕃水,都伊,思寮。温泉州温泉郡土贡:金。县二:温泉,洛富。述昆州土贡:桂心。县五:夷蒙,夷水,古桂,临山,都陇。格州

右隶桂州都督府

椳州县八:正平,富平,龙源,思恩,饶勉,武招,都象,歌良。归顺州本归淳,元和初更名。思刚州 侯州 归诚州 伦州 石西州 思恩州 思同州 思明州县一:显川。万形州 万承州 上思州 谈州 思琅州 波州 员州 功饶州 万德州 左州 思诚州 ()州 归乐州 青州 得州 七源州

右隶邕州都督府

德化州永泰二年以林睹符部落置。县二:德化,归义。郎茫州永泰二年以林睹符部落分置。县二:郎茫,古勇。龙武州大历中以潘归国部落置。县二:龙丘,福宇。归化州县四:归朝,洛都,落回,落巍。郡州土贡:白蔿、孔雀尾。县二:郡口,乐安。万泉州县一:陆水。思农州县三;武郎,武容,武全。为州县三:都龙,汉会,武零。西原州县三:罗和,古林,罗淡。林西州县二:林西,甘橘。思廓州县三:都宁,昆阳,罗方。武灵州县三:文葛,甘郎,苏物。新安州县三:归化,宾阳,安德。金廓州县三:罗嘉,文龙,禄荣。提上州县三:长宾,提头,朱绿。甘棠州县一:忠诚。武定州县三:福禄,柔远,康林。都金州县四:温泉,嘉陵,甘阳,都金。谅州县二:武兴,古都。武陆州开成三年,都护马植表以武陆县置。平原州开成四年析都金州之平原馆置。县三:龙石,平林,龙当。龙州 武定州 真州 信州 思陵州 禄州中宗时有单乐县,后省。南平州 西平州 门州 余州 岿州 金邻州仪凤元年置。暑州 罗伏州 儋陵州 樊德州 金龙州 哥富州贞元十二年置。尚思州贞元十二年置。安德州贞元十二年置。

右隶安南都护府

蜀爨蛮州十八贞元七年领州名逸。

右隶峰州都督府

唐置羁縻诸州,皆傍塞外,或寓名于夷落。而四夷之与中国通者甚众,若将臣之所征讨,敕使之所慰赐,宜有以记其所从出。天宝中,玄宗问诸蕃国远近,鸿胪卿王忠嗣以《西域图》对,才十数国。其后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新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三十三·地理七下》,第1119页-1146页)

鸿胪寺周曰大行人,秦曰典客,汉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鸿胪。梁置十二卿,鸿胪为冬卿,去“大”字,署为寺。后周曰宾部,隋曰鸿胪寺。龙朔改为同文寺,光宅曰司宾寺,神龙复也。

卿一员,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

典客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宾仆十八人,掌固二人。典客令掌二王后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蕃者之名数。丞为之贰。凡朝贡、宴享、送迎,皆预焉。辨其等位,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皆馆供之。如疾病死丧,量事给之。还蕃,则佐其辞谢之节。

(《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第1884页-1885页)

鸿胪寺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凡四夷君长,以蕃望高下为簿,朝见辨其等位,第三等居武官三品之下,第四等居五品之下,第五等居六品之下,有官者居本班。御史察食料。二王后、夷狄君长袭官爵者,辨嫡庶。诸蕃封命,则受册而往。海外诸蕃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繇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左右二人入朝;所献之物,先上其数于鸿胪。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蕃客奏事,具至日月及所奏之宜,方别为状,月一奏,为簿,以副藏鸿胪。献马,则殿中、太仆寺涖阅,良者入殿中,驽病入太仆。献药者,鸿胪寺验覆,少府监定价之高下。鹰、鹘、狗、豹无估,则鸿胪定所报轻重。凡献物,皆客执以见,驼马则陈于朝堂,不足进者州县留之。皇帝、皇太子为五服亲及大臣发哀临吊,则卿赞相。大臣一品葬,以卿护;二品,以少卿;三品,以丞。皆司仪示以礼制。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鸿胪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宾寺。有府五人,史十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典客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二王后介公、酅公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籓者,朝贡、宴享、送迎皆预焉。酋渠首领朝见者,给禀食;病,则遣医给汤药;丧,则给以所须;还蕃赐物,则佐其受领,教拜谢之节。有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掌固二人。

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掌送迎蕃客,颛莅馆舍。

(《新唐书卷四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三》,第1257页-1258页)

大都护府

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三人,正八品下。

都护府都护一人,正三品;副都护二人,从四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上;参军事三人,从八品上。

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

(《新唐书卷四十九下·志第三十九下·百官四下》,第1316页-1317页)

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赐马五乘,帛五十段。顷之,胡贼大至,大亮度不能拒,乃单马诣营说豪帅,为分别祸福,贼众感服,遂相率降。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至步而返。帝闻之悦,擢金州总管府司马。……

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见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绝畋猎久矣,而使者求鹰。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太宗报书曰:“有臣如此,朕何忧!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亡千镒,乃朕所自御。”又赐荀悦《汉纪》,曰:“悦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公宜绎味之。”

时突厥亡,帝遂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李大亮》,第3911页)

黑齿常之,百济西部人。……龙朔中,高宗遣使招谕,乃诣刘仁轨降。累迁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刺史。

仪凤三年,从李敬玄、刘审礼击吐蕃。审礼败,敬玄欲引还,阻泥沟,兵不得出,贼屯高压官军。常之夜率敢死士五百人掩其营,杀掠数百人,贼酋跋地设弃军走。帝叹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殊等。进为河源军副使。调露中,吐蕃使赞婆等入寇,屯良非川。李敬玄之败,常之引精骑三千夜袭其军,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数万,赞婆等单骑去。即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宜增兵镇守,而运饟须广。乃斥地置烽七十所,垦田五千顷,岁收粟斛百余万。由是食衍士精,戍逻有备。永隆二年,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悉烧粮廥,获羊、马、甲首不赀。诏书劳赐。凡莅军七年,吐蕃檐畏,不敢盗边。封燕国公。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本三十五·诸夷蕃将》,第4121页-4122页)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张柬之将诛二张,以多祚素感概,可动以义,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将军击钟鼎食,贵重当世,非大帝恩乎?”多祚泣数行下,曰:“死且不忘!”柬之曰:“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大帝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舍今日尚何在?”答曰:“苟缘王室,惟公所使。”乃引天地以自誓,辞气毅然,柬之遂定谋。以敬晖、李湛为右羽林将军,命总禁兵,与多祚、王同皎请太子至玄武门,斩关入。及长生殿,白武后曰:“诸将诛逆臣易之、昌宗,恐漏大谋,不敢豫奏,顿首请归死。”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本三十五·诸夷蕃将》,第4124页-4125页)

尉迟胜本王于阗国。天宝中,入朝,献名玉、良马。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归国,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击破萨毗、播仙。累进光禄卿。

安禄山反,胜使弟曜摄国事,身率兵五千赴难。国人固留胜,胜以少女为质而行。肃宗嘉之,拜特进,兼殿中监。广德中,进骠骑大将军,遣还,固请留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郡王,实封百户。胜请授国于曜,诏可。……从德宗至兴元,为右领军将军,历睦王傅。贞元初,曜上言:“国中以嫡承嗣,今胜让国,请立其子锐。”帝欲遣锐袭王。胜固辞,以“曜久行国事,人安之;锐生京华,不习其俗,不可遣”。当是时,兄弟让国,人莫不贤之。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本三十五·诸夷蕃将》,第4127页-4128页)

张俭字师约,京兆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郡公威孙。父植,车骑将军、连城县公。

俭,高祖从外孙也。高祖起,俭以功除右卫郎将,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方强,每有求取,所遣书辄称诏敕,边吏奉承不敢却。及俭,独拒不受。大教民营田,岁收谷数十万斛。虽霜旱,劝百姓相振赡,免饥殍,州以完安。李靖既平突厥,有思结部者,穷归于俭,俭受而安辑之。其在碛北者,亲戚私相过省,俭不禁,示羁縻而已。俭徙胜州,后将不察其然,遽奏思结叛,朝廷议进讨,时俭以母丧,夺服为使者抚纳之。俭单骑入其部,召酋帅慰谕,推腹心,咸匍匐归命,因举徙代州,遂检校代州都督。俭劝垦田力耕,岁数稔,私蓄富实。俭恐虏易骄,乃建平籴法,入之官,虏悦喜,由是储斛流赢。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本三十六·张俭》,第4132页-4133页)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

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精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重茧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硙,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芝产其地。

裴行俭讨遮匐,奏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徙故都护杜怀宝为庭州刺史。方翼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趣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未几,徙方翼庭州刺史,而怀宝自金山都护更镇安西,遂失蕃戎之和。

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三姓咽面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着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咽面等,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又七月次叶河,无舟,而冰一昔合。时以为祥。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本三十六·王方翼》,第4134页-4135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