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454页(4417字)
1.1 第一次用柯尔克孜文排印的《克孜勒苏报》创刊。 (《人民日报》57.1.7.④)
1.11 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开始调查瑶语工作。 (《光明日报》57.1.11.③)
1.15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组先后邀请自治区和呼和浩特的蒙族干部座谈学习新蒙文情况和征求推行新蒙文的意见。 (《内蒙古日报》57.1.15.①)
1.19-22 桂西僮(壮)族自治州举行僮(壮)文工作第二次座谈会,汇报各地推行僮 (壮)文的情况,交流推行僮(壮)文教学和工作的经验。 (《广西日报》57.1.28.①)
1.20 达斡尔语文学委员会在呼和浩特成立。 (《内蒙古日报》57.1.30.①)
1.23 青海省委宣传部通知:要求牧业区各地县委继续组织外来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文。 (《青海日报》57.1.23.①)
2.14-23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召开云南苗文代表会议。会议传达了科学院召开的苗族语文问题科学讨论会的精神,讨论通过了科学院第二工作队提出的苗文西部方言文字和苗文滇东北区方言文字的方案,并决定在云南苗族中试行。 (《云南日报》57.2.15.①;2.24.①)
2.17 海南岛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闭幕。会议讨论通过了黎文方案(草案),决定开展推广黎文的试点工作。 (《新闻稿》57.2.19.P.19)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委举行会议,讨论凉山彝族拚音文字方案的推行问题,并决定在国务院批准这个方案后在凉山地区大力推行。 (《四川日报》57.2.17.③)
3.3 流传在广西大苗山苗族人民中间的《八大苗歌》,由广西文艺工作者覃桂清(僮,即壮)、肖甘牛等初步完成搜集和整理工作。 (《新闻稿》57.3.4.P.19-20)
3.9 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六队哈萨克语分队除完成了调查工作的任务外,还记录和翻译各种民间文学资料近一百本、诗歌若干首。 (《新疆日报》57.3.9.①)
3.13 阿坝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的民族语言训练班采用羌语和嘉戎语教学。 (《人民日报》57.3.13.⑦)
3.20 新疆各民族作家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第一次编选成册出版。 (《新闻稿》57.3.21.P.42)
3.27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结束。会议通过了傈僳、景颇(包括景颇和载佤两种文字)、纳西、佧佤(佤)、拉祜、哈尼等七种民族文字方案(草案)。 (《人民日报》57.3.31.⑦)
4.5 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结束了在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的十五个侗族聚居县的侗语调查工作,用国际音标记录了二十一份材料。 (《光明日报》57.4.5.③)
内蒙古《草原》文学月刊创刊。 (《新闻稿》57.4.6.P.16)
4.23 内蒙古自治区人委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颁发蒙古语文工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日报》57.4.23.①)
5.1 广西民族出版社在南宁成立。 (《新闻稿》57.5.3.P.26)
5.28-31 广西省召开僮(壮)文推行工作汇报会议。据材料汇报,到五月二十日止,全省僮(壮)族聚居的四十九个县已有十一个县开展了僮(壮)文扫盲工作,报名入学的僮(壮)族农民达二十七万七千多人。 (《广西日报》57.6.2.①)
6.11 贵州省人委第三十次会议讨论了苗族布依族文字方案(草案),并上报审查。 (《贵州日报》57.6.16.③)
7.1 广西省《僮文报》创刊。 (《广西日报》57.6.29.①)
7.20 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五工作队结束了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和黑龙江等地的蒙古语族语言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了两千多个蒙古语单词,搜集到达斡尔语三万个词和两万个新词术语,以及东乡、保安和土族的资料。 (《内蒙古日报》57.7.20-21;8.11.③)
7.24 一九五七年一月份,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开始试用拉祜文。 (《云南日报》57.7.24.③)
8.1 中共固原回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固原州报》创刊。 (《甘肃日报》57.8.21.①)
8.10 《昭乌达报》蒙文版创刊。 (《内蒙古日报》57.8.10.③)
8.19 科学院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考察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和塔吉克等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搜集到各民族的方言、土语、民间诗歌等大量资料。其中,有十八世纪初叶用维吾尔文抄写的乌孜别克古代诗人的长诗和柯尔克孜族二百多年前的契约等。 (《人民日报》57.8.19.③)
9.18 用凉山彝族拚音文字编写的民族小学教材出版发行。 (《四川日报》57.9.18.①)
9.25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和科学院少数民族语文调查第三工作队基本结束了傈傈、拉祜、佧佤(佤)、纳西、景颇、哈尼等民族的文字试行方案制订工作和编制教材、语法和词典的工作。 (《云南日报》57.9.25.③)
9.27-30 科学院侗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预备会在贵阳举行。会议根据侗族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提出了把侗语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为标准音的初步意见。 (《光明日报》57.10.5.③)
9.30 七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工作者为僮(壮)、彝(四川)、傈僳、傣、维吾尔、苗、布依、景颇、拉祜、达呼(斡)尔、锡伯、纳西、哈尼、黎、佤等十五个民族设计了二十种文字方案。其中苗文四种,傣文两种,景颇文中还包括载瓦文。 (《光明日报》57.9.30.③)
10.12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僮(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 (《国务院公报》57.12.P.1157)
中央民委机关刊物——《民族团结》在京创刊。 (《人民日报》57.10.14.⑥;11.4.⑥)
10.15 在科学院苗语调查工作组的帮助下,湘西第一批苗文工作者开始编译苗文书藉。 (《人民日报》57.10.15.⑧)
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队到云南彝族地区调查彝族地区方言和对音等工作。 (《人民日报》57.10.15.⑧)
10.16 解放以来,全国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僮(壮)、彝、傣仂、傣讷、锡伯、柯尔克孜、景颇、傈僳等十三种民族文字出版各种报纸二十二种,发行总数为一亿一千零八十多万份;杂志三十三种,发行一千一百多万份;图书四千九百八十八种,发行四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多册。少数民族语文出版机构十二处。 (《人民日报》57.10.16.⑩)
11.3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黎文工作者完成了《黎文词典》和《黎文农民课本》的编写工作。 (《人民日报》57.11.4.⑧)
11.11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年来,用蒙古文出版的书籍达八百三十九种、三百六十万六千五百四十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蒙古文版精装本全部出版。 (《内蒙古日报》57.11.11.③)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增设苗语和布依语广播节目。 (《贵州日报》57.11.3.③)
11.17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十月底成立。王秉鋆任主任。 (《贵州日报》57.11.17.③)
11.22-30 广西省举行推行僮(壮)文工作第二次会议。会议总结了推行僮(壮)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讨论拟订了推行僮(壮)文工作的计划,并对农村、学校和机关的僮(壮)文推行工作及研究出版工作作了安排。 (《广西日报》57.12.1.③)
11.25-28 广西省召开首次僮(壮)文工作积极分子大会,交流推行僮(壮)文工作经验,表彰积极分子的模范事迹。 (《广西日报》57.11.26.①;12.1.③)
11.29 国务院第六十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报告,批准僮(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 (《国务院公报》57.12.P.1156;《光明日报》57.12.7.①)
12.12 《西藏日报》社举行大会,追悼《西藏日报》副总编辑、西藏着名学者和诗人擦珠·阿旺洛桑。 (《人民日报》57.12.13.④)
12.16 我国第一个突厥语研究班在中央民院设立。
(《人民日报》57.12.16.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