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貌学辞典

水系结构定律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212页(676字)

反映流域水系等级、长度及其面积之间定量关系的定律称为水系结构定律。1945年霍顿(R.E.Horton)第一个提出了水系组成的三条基本规律。第一是河流数量规律:

N↓(u)=R↑(Ω-u)↓(b)

式中 u为河流级别;N↓(u)为该级河流的数量;Ω为干流级别;R↓(b)为分枝比。第二是河流长度规律:

L↓(u)=L↓(1)R↑(u-1)↓(L)

式中L↓(u)为u级河流的平均长度;L↓(1)为低一级河流平均长度;R↓(L)为河长比。第三是河流面积规律:

A↓(u)=A↓(1)R↑(u-1)↓(a)

式中 A↓(u)为u级河流的平均流域面积;A↓(1)为低一级河流的平均流域面积;R↓(a)为流域面积比。

斯特雷勒(A.N.Strahler)对霍顿的模式作了补充。1962年以后,利奥波德(L.B.Leopold)、施里夫(R.L.Shreve)和沙伊德格尔(A.E.Scheidegger)等人提出了有限布局随机水系模式的理论。在不存在地质控制的条件下,河网的布局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源点(和量级)的水系,因其链、汇合点和一级河流的数目均相等,故在布局复体中实现的机遇是相等的。当源点数目一定时,在可能出现的布局上迥然不同的河网的数目也有限。可标出具有1~6个源点的河网总数分别为1、2、5、14和42,源点再增多以后,河网数增加很快。霍顿—斯特雷勒模式中所导得的主要结果,都可通过或然率概念得到阐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