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貌学辞典

河流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117页(974字)

在地表呈线形分布并经常性或周期性为流水所占据的凹槽,称为河流,又称江、河、川、溪、涧、藏布、郭勒等。

流动的水和容水的凹槽是组成河流的两大基本要素。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按照水流作用的不同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可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段。上游一般位于山区或高原,以河流的侵蚀作用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以河流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谷宽阔、平坦,以河流的堆积作用为主;河口段位于河流的终段,是处于河流与受水盆(海洋、湖泊以及支流注入主流处)水体相互作用下的河段。

河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河型平面特征,河流可以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依据河型动态,河流可以分为稳定河流和不稳定河流,或相对稳定河流和游荡河流;依据区域分布,河流可以分为山区(包括高原)河流和平原河流。

河水来源包括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以及地下水补给等。

除个别间歇性小河外,大河往往同时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补给。河流水情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下垫面诸因素的控制。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与该河流所处地带的降水量变化相一致;以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则与该河流所处地带气温的消长有关。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河流有其独特的性质。例如,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量少,河流水量小且河流短小,下游消失在沙漠之中或汇入内陆湖泊,形成无出海口的内陆河流。在喀斯特发育地区,河流受喀斯特地貌的控制,地表水有的可通过溶洞、裂隙、漏斗转入地下,形成暗河流、阴河等。

河流中的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不仅是使河流及其所在的河谷本身,也使周围地表形成各种次生地形。在地球表面的总水量中,河流中的水量所占比重很小,但周转速度较快,在水分循环中是重要的输送环节,也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物质相互转换的动力之一。

河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与河流联系在一起。

至今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