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427页(2273字)
【生卒】:758—814
李吉甫,中唐着名政治家。字弘宪,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吉甫,少好学,能做文章。27岁,为太常博士,“明练典故”(《新唐书·李吉甫》),受到当朝宰相李泌、窦参、陆贽的重用,曾担任过明州员外长史、忠州刺史、郴州刺史、饶州刺史。李吉甫上任饶州刺史时,前任刺史刚死,当地人都认为有怪物,不敢居住。李吉甫至,命令剪掉杂草,重新打扫一番,官吏和百姓才安居下来。
唐宪宗即位后,李吉甫担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当时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密谋篡权,李吉甫不能同流合污,辞职回家,但仍时时关心着国家安危。刘辟在四川反叛,皇帝犹豫不决,李吉甫赶到朝堂,主张调集江淮军队,由长江三峡征讨刘辟,皇帝听从他,打退了反叛军队。从此李吉甫得到宪宗的信任,每遇大事便去询问他。有一次,李锜贿赂高官,想谋求盐铁使的职位,皇帝征求李吉甫的建议,李吉甫作了分析:“昔韦皋(人名)蓄财多,故刘辟因以构乱。李锜不臣有荫,若益以盐铁之饶、采石(地名)之险,是趣其反也。”(《新唐书·李吉甫》)皇帝这才如获珍宝,没有答应李锜作盐铁使。后李锜果真谋反,其部下斩锜而降,李吉甫预防有功,被封为“赵国公”。还有一次,吐蕃遣使请求结盟,吉甫建议:“德宗初,未得南诏,故与吐蕃盟。自异牟寻(人名)归国,吐蕃不敢犯塞,诚许盟,则南诏怨望,边隙日生”(《新唐书·李吉甫》),皇帝辞去了使节,未与吐蕃结盟。
元和二年(807),李吉甫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当时藩镇拥兵自重,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李吉甫上奏说:“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则风化可成。”(《新唐书·李吉甫》于是皇帝调郎吏十余人为刺史,控制了藩镇割据局面。
元和三年(808),裴均等人结党营私,谋求李吉甫的宰相职位。他们讥讽时政,忤犯权幸,诬陷李吉甫,幸亏谏官李约、李正辞、萧俛等人为他力辩,皇帝才没有听信谗言。
还有一次,李吉甫再次险遭暗算。他曾推荐窦群为御史中丞,而窦群自高自大,又要求把羊士谔、吕温升职,李吉甫没有答应,三人便忌恨李吉甫。待到李吉甫病,窦群假意请医生,暗中却弹劾李吉甫勾结术士,幸亏皇帝及时调查此事,发现是诬告,贬窦群等人。
两次事件的发生,李吉甫无心做宰相,坚决推荐久在翰林院的裴垍为相,自己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当他赴任临行前,唐宪宗在通化门楼为他饯行,可见唐宪宗与李吉甫关系非同一般。
他在扬州也不忘朝廷之事,“每有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皆密疏论列”(《旧唐书·李吉甫》)。他任淮南节度使的三年里,筑富人、固本二塘,灌田万顷。又筑平津堰以防旱涝,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元和六年(811),裴垍病免,李吉甫再次担任宰相。他认为唐朝机构臃肿,于是上奏:“方今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存无事之官,食至重之税,故生人日困,冗食日滋”,应当“州县有可并并之,岁时入仕有可停停之,则吏寡易求,官少易治”(《新唐书·李吉甫》)。另外,他还主张向僧人征税,上奏说:“钱米所征,素有定额,宽缁徒有余之力,配贫下无告之民,必不可许”(《旧唐书·李吉甫》)。
元和七年(812),永昌公主薨,唐宪宗下令造祠堂的费用减为以前义阳、义章二公主祠堂费用的一半。李吉甫对唐宪宗的节俭精神大加赞赏,他上奏:“伏以永昌公主,稚年夭枉,举代同悲,况于圣情,固所钟念。然陛下犹减制造之半,示折衷之规,昭俭训人,实越今古”(《旧唐书·李吉甫》)。皇帝感慨万千,对李吉甫说:“卿但勤匡正,无谓朕不能行也。”(《旧唐书·李吉甫》)。由此可见,李吉甫敢于直言,皇帝也真心纳谏。
元和八年(813),回纥部落引兵自西城、柳谷讨伐吐蕃,边塞地区传言回纥企图骚扰大唐。李吉甫认为:“回纥入寇,且当渐绝和事,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旧唐书·李吉甫》)。因此从夏州至天德重修驿馆十一所,以通缓急;又发夏州五百骑兵驻扎在经略故城,应援驿使,兼护党项;恢复宥州;增加太原马匹;调江淮军30万以充实边防,完成备战布署。回纥部落侵边,不久平息。
回纥刚刚平息,淮西李元济反,李吉甫认为招降李元济为上策,但皇帝执意不肯。正在这时,李吉甫暴病,卒,年仅57岁,唐宪宗赐谥为“忠懿”。
李吉甫政绩显赫,《新唐书·李吉甫》中这样称赞他:“吉甫当国,经综政事,众职咸治。引荐贤士大夫,爱善无遗,褒忠臣后,以起义烈。”
李吉甫着作也很多。他把东汉、魏、晋、北周、隋的历史加以总结,着《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分天下诸镇,记述了山川险易之事,每篇首都附有地图;《国计簿》记述了当时户赋兵籍。另外还有《百司举要》。
李吉甫在其《元和郡县志》中云:“鬼谷在告城县北,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