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340页(2296字)
伊尹,又称阿衡,姓伊,名挚,是商代着名的贤相。
相传,伊尹为黄帝的臣子力牧的后代,出生在空桑(今河南开封县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上”(《汉书·人表考》),便以伊为姓;因后来官居尹职,故通常称为伊尹。
另据《楚辞集注·天问》记载,伊尹的母亲怀孕时,梦见一神女告诉她:石臼中如果出水就向东跑,“亟去无顾”。过了不久,石臼中果真出水,伊尹的母亲就向东迅速逃去。跑的过程中,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村庄,只见后面茫茫一片全是大水,伊尹的母亲于是溺水而死,死后“化为空桑之木”,伊尹就孕藏在空桑之中。
水干之后,有莘氏女子来此采桑,见水滨旁有株空心桑树,颇感奇怪,忽然听见小孩的啼哭声,便把小孩从空桑树里抱出带回抚养,取名伊尹。
伊尹长大后,聪明过人,才智非凡,有治国之志。
听说商汤贤名,便想结识辅佐商汤,但苦于没有门路。恰好商汤娶有莘氏女子为妻。因他是从空桑树中捡来的,有莘氏国君十分讨厌他,便将他作为女儿的陪嫁奴仆送给了商汤。
伊尹来到商族,被安置到厨房做饭。但仍不能接近商汤,于是他便想通过做饭引起商汤注意。他竭尽自己全力,为商汤烹制出精美的汤羹,商汤感到十分可口满意,特别喜欢喝伊尹做的汤羹。
但伊尹偶尔故意将羹做得或咸或淡。有一次,商汤因此责问他,他便借喻于汤羹的滋味来阐发治国的道理。商汤发现他很有政治才能,便提拔他入仕。“汤初举伊尹,以为凡臣”(《楚辞集注·天问》),后来越发发现他的贤能,便提他为相。
还有一种说法讲,伊尹本是位富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得知后,派人去聘迎他,先后五次才答应前去辅佐商汤。见到商汤后,与汤谈论历代帝王和九类不同君主的作为,汤听了伊尹的言论,认为伊尹确有才识,便“举任以国政”(《史记·殷本纪》)。
商当初尚为夏的一个属国,夏桀的昏淫暴虐,使商汤对国政和百姓的生活甚为担忧,于是将伊尹推荐给夏桀,以图清除夏桀的暴政。伊尹屡次劝谏夏桀不要骄奢淫逸,胡作非为,否则,夏朝离灭亡的时间不远了。
夏桀却不以为然,声称“天上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史记·殷本纪·集解》)。
把他的政权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太阳不毁灭,他的政权就不会灭亡。因而仍残酷地榨取民财,无节制地耗用民力,生活在酒池肉林之中。伊尹见夏桀这样无道,便离开夏桀回到汤的身边。
相传,伊尹曾被汤五次派去辅佐夏桀,五次回到汤的身边。第五次返回时,在毫(约今河南郑州)的北门,遇到汤的贤臣女鸠、女房,并写下了《女鸠》、《女房》,述说了自己因憎恶夏桀,离夏返商时的心情。
成汤在伊尹等人的辅佐下,势力日渐强大,夏桀担心其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乃召汤囚之夏台(今河南禹县)”(《史记·夏本纪》),汤又是派人给夏桀送重金,又是派人贿赂夏桀的宠臣,才得以获释。
汤获释回商后,开始修行德业,广施仁政,伺机灭夏。灭夏的条件很快准备成熟。
但是,成汤凭着商族的区区小国,去挑战有近五百余年历史的夏国,确实有些心有余悸。于是伊尹建议:采用停止对夏朝贡赋的办法,以观夏桀的虚实。之后,商汤便停止向夏桀进贡,夏桀大怒,调动九夷之师准备伐汤。
伊尹见夏桀还能调动九夷之师,伊尹便建议商汤立即向夏桀请罪,恢复贡赋。
夏桀见财眼开,也就停止了讨伐。
过了一年,商汤又停止对夏的纳贡,夏桀又想调动九夷之师,九夷拒不出兵,伊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辅佐商汤兴师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汤仍任伊尹为相。
为了辅佐汤更好地治理新王朝,伊尹作《咸有一德》,倡导君臣都应有纯一的品德。
商汤死后,太子太丁未即位便死去,继位的外丙、中壬在七年中也先后死掉,作为四朝元老的伊尹便拥立商汤的嫡长孙太甲为帝,并作《伊训》、《肆命》、《徂后》谏训太甲,帮助太甲明确政治教化,懂得商汤的法度。
太甲继位前两年,在伊尹的辅佐督促下,还较为清明。即位第三年,开始昏乱暴虐,“不尊汤法”(《史记·殷本纪》),败坏德业,伊尹百般规劝,均不见效,于是把太甲放逐到离商汤墓地不远的桐宫(约今河南偃师西南)。
伊尹“摄行政当国”(同上),朝会诸侯。
太甲居桐宫三年,见祖父汤身为开国之君,陵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创业的艰辛,以及仁厚节俭的旧事,深感愧疚,于是“悔过自责”(同上),重新向善。
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改过,非常高兴,便率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迎帝太甲而授之以政”(同上),自己返居相位,尽心辅佐。从此以后,太甲修行德业,于是诸侯归服,百姓安宁。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特地写《太甲训》称赞,并称之为太宗。
太甲死后,子沃丁立,伊尹仍然为相,不久病死,终年一百岁,死时天降大雾三日。
沃丁为表彰他尽忠商王室的功德,以天子之礼将他下葬。
伊尹一生,佐汤灭夏,创建商朝,改造太甲,先后辅佐五代商王,为商王朝的建立、发展竭尽忠诚,后人将其尊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
(《鬼谷子·忤合》第六文中云:“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