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343页(1823字)
夏桀,也称夏癸、大牧,名履癸,夏代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据《汉书·人表考》记载,夏桀“长巨姣美,垂腴尺余”,力大过人,能将铁钩拉直、铁索抻断,自称“天父”。
夏朝传至第十三代国王孔甲时,因孔甲迷信鬼神,好行淫乱,直此“夏后氏德衰”(《史记·夏本纪》),诸侯大多背叛夏朝。
王位传到夏桀,夏桀更是荒淫暴虐,不思进取,搜刮百姓,排斥贤良。“主暗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淮南子·览冥训》)。
夏桀自领有天下,就致力于如何享乐、如何勒索、如何残暴,百姓怨声载道,有的诸侯也中止了朝拜。夏桀依仗自己勇力过人,“武伤百姓”(《史记·夏本纪》),征讨不朝拜的诸侯。
有一年,夏桀讨伐有施氏,有施人抵挡不住,为免灭顶之灾,便“以妹喜女焉”(《史记·夏本纪·集解》)。因妹喜容貌美丽,风情万种,会投夏桀所好,夏桀对妹喜是有求必应,言听必从,甚为宠爱。为讨妹喜欢心,夏桀“率竭众力”(《尚书·汤誓》),殚百姓之财,营造琁室、瑶台、象廊、玉床,供妹喜享乐。非但如此,他还用肉砌建糟堤,用酒代替池水,将肉脯悬挂在堤岸的林木上,招致三千宫女吃肉饮酒,追逐嬉戏,享乐其中。
为满足自己的骄奢淫欲,夏桀无休止地榨取民财,耗用民力,搞得民众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夏的臣属商汤,深为国政和百姓担忧,便将自己的贤相伊尹引见给夏桀。
伊尹极力劝谏夏桀革除弊政,勤于政事,并告诫夏桀,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夏朝灭亡。夏桀对伊尹的劝诫置之不理,仍然我行我素,伊尹见夏桀不听劝阻,只好回到商汤身边。商汤在伊尹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势力迅速发展起来。
夏桀的晚年,更加荒淫无度。
他征用民力凿一大池,取名夜宫,他与妹喜张灯饮酒,带着一群男女赤身裸体,杂处池内,竟三旬不上朝。太史终古哭着进谏,桀非但不听,反而斥责终古多管闲事。
终古见桀已不可救,于是离夏奔商。大臣关龙逢极力劝谏夏桀,如果再挥霍聚敛无度,乱杀百姓贤良,将会失去民心,夏朝的命运定会葬送在你的手里。
夏桀勃然大怒,声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史记·殷本纪·集解》),于是将关龙逢囚禁起来并处死。
商汤听说后,派人去哭丧,被夏桀知晓,此时的夏桀见商汤日益强大,正担心商汤会危及他的统治,于是借机“召汤而囚之夏台”(《史记·夏本纪》)。商汤派人又送桀以重金,又贿赂桀的宠臣,才得以获释。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在夏桀的残暴统治下,“仁者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善歌者“吞炭内闭而不歌”。
老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指着太阳诅咒:“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恨不得同夏桀同归于尽。夏桀统治岌岌可危。
夏桀释放成汤后,成汤表面上仍臣服于夏朝,暗地里却积极作灭夏的准备。在伊尹等人的辅佐下,灭夏的条件很快准备成熟。
正式进攻夏桀以前,商汤采用伊尹的建议,先停止向夏桀贡赋,以探夏桀的虚实。夏桀见商汤停止纳贡,便调集九夷之兵征讨,商汤赶紧请罪,恢复纳贡,此时的夏桀尚蒙在鼓中,见商汤恢复贡赋,便草草收兵。商汤乘此喘息之机,一面积蓄实力,一面与九夷人通好,瓦解夏桀。第二年,汤又停止纳贡,夏桀又调集九夷之师,九夷拒不出兵,商汤迅速发起攻势。
双方首战于有娀之墟,夏桀失利,退守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又遭惨败,被迫逃依三朡(今山东定陶东北),汤乘胜追击,消灭三朡。夏桀见夏军都不愿为自己卖命,纷纷逃散,便与妹喜仓惶逃出,“同浮于江”(《史记·夏本纪·正义》),向东南逃窜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被汤追兵俘获,放逐于此。还有说法认为夏桀未被商兵俘获,自己逃匿于南巢。因二人一贯地养尊处优,不会自理生活,活活饿死在亭山(约今安徽祁门)。
夏桀在位53年,最后成为亡国之君,仍执迷不悟,只是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史记·夏本纪》),直到死,他也没有找到他亡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