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299页(863字)

【着者】:

又名《生活与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着。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近代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本书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青年时的大学学位论文,着重阐明了艺术的内容和使命。认为:艺术应包括现实(自然和生活)中一切引人兴趣的事物,而不只限于美;艺术应真实地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并推动人们去改造生活;艺术的最高使命是作为“生活的教科书”。针对当时支配俄国文化界的黑格尔派的美学观点,提出“尊重现实生活,不信先验的假设”的唯物主义原则,主张“美是生活”,其中心意思是:“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由此肯定了美的客观性,也指出了美的理想性,并强调了美随时代向前发展,新的时代会要求新的美。还进而论述了美的观念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的问题。如农民和贵族对女性美的看法就完全不同,农民认为鲜嫩红润的面色就是美的,而贵族则认为纤细的手足才是美的。书中还论述了有关的艺术问题。从“美是生活”的观念出发,作者认为艺术创作低于现实中美的事物,正如低于现实中的崇高、悲剧和滑稽的事物一样。因而艺术家应具有分辨现实主义主要特征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艺术不过是现实的抄本和代替品。关于崇高,认为一件东西和现象在量和力上大大超过与它们相比的东西和现象,便是崇高。关于悲剧,认为悲剧是人的苦难或死亡,生活与艺术中的悲剧事件并不决定于命运,必然性观念不是悲剧的观念。总之,本书如作者自己所表明的,深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是美学史上第一部尝试用唯物主义来探讨美学问题的着作。由于它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派运动的促进作用,列宁称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唯一真正的伟大的着作家”,他的着作“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但读者也应注意本书过分强调生活而贬低了艺术的价值,不能辩证地阐明审美客体与主体、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存在着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的倾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