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25页(1414字)
【着者】:
杜甫诗歌选本。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杜甫(712-770),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因此被称为“诗史”。流传下来的杜诗有1400多首,本书收录了其中的200首。主要内容如下:(一)揭露社会黑暗,谴责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罪行的诗篇。杜甫一生伤时忧国,对统治者的恶行劣迹极为愤慨。写诗是他抨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有力武器。如《丽人行》揭露和讽刺了杨国忠兄妹奢侈淫乱的生活;《三绝句》“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描写了军阀纵兵行凶的暴行;《冬狩行》描绘东川留后章彝打猎游玩的场面,指责他身居要职却无视国家安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描绘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挥霍无度的最高统治者,“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其它如《洗兵马》、《草堂》、《诸将五首》、《忆昔二首》等都是对昏官权臣的揭露、讽刺和斥责。(二)同情人民不幸,表现人民苦难命运的诗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这些诗中寄寓着诗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忧虑和关切。着名的“三吏”、“三别”通过新婚的丈夫、孤独的老翁和垂老妇人等的遭遇,描绘了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苦命运。《又呈吴郎》表达诗人对一个邻居老妇的惦念与哀悯。如《负薪行》、《驱竖子摘苍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这一类题材。(三)表现诗人爱国思想的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狂喜的笔触,抒发了收复失土时的欢欣情绪,《春望》以哀伤的调子,唱出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国家残破的痛切表达得多么感人。其它如《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等也都抒发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四)反对战乱,维护国家统一的诗篇。这些诗或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示谴责,或对分裂国家的行为予以抨击,如《洗兵马》、《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草堂》等。在《洗兵马》一诗中,诗人用“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常不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人民盼望平息战事,安居乐业的心愿。除此之外,杜诗中还有许多歌咏山川风物,抒写亲情友谊,表达自己理想与抱负的诗篇。如《望岳》写泰山雄伟的气势,《梦李白》写对朋友深情的怀念,《江汉》写壮心不已的情怀,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杜诗在艺术上有卓越成就。首先是诗歌中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以时事入诗”,他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传达人民的心声,他的诗作,是对《诗经·国风》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许多专咏时事的作品如“三吏”、“三别”等自不待言,就是许多叙事咏怀的诗歌,也和忧世伤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如《登楼》一诗写登楼远眺,也为时事无限伤心,“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了他对唐朝安危的极度关心,他的诗是那个时代的真实的艺术写照。其次,杜诗显示出深沉凝重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杜甫的经历与创作个性分不开的,也是那个由盛而衰时代的反映。再者,杜诗精炼、工整,在锤炼语言上用功极深。如杜甫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中,“垂”“阔”“涌”“流”多么生动地表达了波光荡漾的景象。杜甫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如此,人们把他尊为“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