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冲积期化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94页(1090字)

【着者】:

长篇小说。张资平着。张资平(1893-1959),中国现代作家,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没落世家,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学系留学,其间醉心于文学创作。一生写作了大量描写三角或多角恋爱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着名的海派小说多产作家之一。《冲积期化石》是张资平第一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本是一个地质学专用名词,指形成于第四纪时的陆相沉积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或遗物。作品以此作为题目,是想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作为“历史的化石”留下一个永久的痕迹。小说叙述的是两个农村青年遭遇的故事。韦鹤鸣和谢伟的家乡在广东大庾岭南的一个村庄。他们在一起渡过了人生悲苦的童年,在一个学校读书、玩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韦鹤鸣的父亲为了谋生,飘洋过海,远走他乡。他省吃俭用,接济儿子,希望鹤鸣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父亲的教诲激励着鹤鸣,他刻苦在省城读完中学,又赴日本留学。在国内他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本领,在异邦又饱受了饥寒与欺辱,爱情的波折更使他异常痛苦,导致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去了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在伤感、怨愤与绝望中渐渐沉沦。富于理想、安分守己的青年最后成了旧社会和旧教育的牺牲品。谢伟的遭遇也和鹤鸣类似,当他接到鹤鸣苦诉自己悲惨遭遇的信赶到日本后,迎接他的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无限惆怅地望着渺不可知的未来。小说通过两个青年从国内到国外生活经历的描绘,较为广泛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对腐败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表示了不满。但是作者只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上,从一个小市民的眼光来审视社会,虽有着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与不满,但不过多是借小说人物的口发发牢骚,出出怨气。作者同情韦鹤鸣的不幸遭遇,但是却将它看成一个与社会制度不相干的孤立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罪恶的社会基础,也不能给青年们指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书中的许多议论显得空泛肤浅。《冲积期化石》在写法上采取笔记小说的方式,以韦鹤鸣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通过这一人物联系到社会人生,国内国外的方方面面,自由洒脱,不拘一格。语言生动流畅,描写不多,但不乏精彩之处。对人物的刻画也能显出其个性特征。如对安分守己、望子成的天厂,财迷心窍、丧尽天良的申牧师和夸夸其谈、贪图小利的知县的描写,都十分逼真。缺点是作为长篇作品,结构松散,故事平淡,冗长拖沓的情节和描写时时可见,主要人物的形象不够突出。《冲积期化石》是张资平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虽然算不得上乘之作,但它的思想倾向还是积极的,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对作者个人还是新文学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