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与处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手册》第348页(2007字)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缺陷有露筋、蜂窝、孔洞和裂缝等,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于结构构件的表面,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产生露筋的主要原因是: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或漏放,或振捣时产生位移,从而致使钢筋紧贴模板;结构构件的截面较小,配置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混凝土的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密实;采用的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拆模过早,以致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对于露筋的处理方法是:在进行修整时,对表面的露筋,应先将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及铁锈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当露筋处较深时,应凿去薄弱混凝土和凸出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加强养护。

(二)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由于砂浆较少、石子较多,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出现孔隙类似蜂窝状的孔洞,这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产生蜂窝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计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尤其水泥砂浆不足;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能拌合均匀,使其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置串筒或溜槽,使石子集中在一起,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等。

对于蜂窝的处理方法是:对出现的较小蜂窝,可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于较大的蜂窝,应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颗粒,用清水冲刷干净,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对于较深的蜂窝,如清除比较困难,可埋入压浆管、排气管,在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三)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造成钢筋局部式全部裸露。

产生孔洞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严重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加上未进行振捣;或者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过高,振动器无法振捣密实,从而形成松散孔洞;在钢筋较稠密的部位,混凝土下料比较困难,或在下料中混凝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冰块等杂物,混凝土下料受阻。

对于孔洞的处理方法是:当混凝土出现孔洞后,施工单位应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后可进行处理。一般的修补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压实。为避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收缩性裂缝,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0以内,并可掺入水泥用量的万分之一的铝粉。

(四)裂缝

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结构构件上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层的或贯穿的各类裂缝,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缺陷。裂缝的深度、部位和走向随产生的原因而异,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不一,基本上无规律性,有的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闭合或扩大。

对于裂缝的处理方法是:对结构构件承载力无影响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后,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如果裂缝开裂较大时,应沿裂缝凿成倒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或者干后用环氧树脂胶泥嵌补;由于温度变化、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而引起的裂缝,如果对结构承载力影响不大,可视情况采用环氧树脂胶泥或防腐蚀涂料涂刷裂缝部位,或加贴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于有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应根据裂缝宽度、深度和位置等情况,采用水泥压力灌浆或化学注浆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严重裂缝将明显降低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和强度,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或用钢筋混凝土围套、钢套箍或结构胶粘剂粘贴钢板加固等方法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