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红旗谱》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02页(1219字)

【着者】:

长篇小说。梁斌着。梁斌,中国现代作家。早年在冀中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曾投身着名的保定二师学潮,家乡的高蠡暴动对他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红旗谱》是作者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文学创作实践的产物。小说展现了20、30年代发生在冀中农村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滹沱河边,朱老巩为保护48村公产,和恶霸地主冯兰池展开了拼死斗争,因为势单力薄,遭到失败。朱老巩家破人亡,儿子小被迫流亡关东。20多年后,当年的小虎朱老忠回到故乡,他报仇未成,又遭到冯氏父子新的迫害,儿子大贵被抓了壮丁。这时,共产党员贾湘农开辟工作来到农村。青年运涛、江涛在贾的教育下参加了革命,朱老忠也找到了领路人。不久,斗争的烈火燃烧起来了,江涛、朱老忠、严志和和成千上万的农民冲进县城,冲垮了保安队的阻拦,闯了县税局,“秋收运动”和“反割头税”斗争声势浩大,取得了胜利。通过战斗的考验,朱老忠和他的穷哥们参加了共产党。在城里,党领导的“二师”护校学潮如火如荼,学生和军警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伤亡惨重。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江涛被捕,护校斗争遭到失败。党指出将城乡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在朱老忠的营救下,大批热血青年冲出虎口,转到农村。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父子的斗争为线索,以“保定二师学潮”和“冀中反割头税斗争”的历史事件为中心,描绘了大革命失败前后冀中一带急风暴雨的革命运动,展示了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尖锐的矛盾,歌颂了农民群众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在书中,主人公朱老忠的身上,凝聚着中国农民传统的英雄品质和反抗性格,他嫉恶如仇,耿直无私,慷慨好义。但在他的品格中又融合了新的时代精神。他从自发的反抗到自觉的斗争,从为个人报仇到为阶级解放而献身,表现了我国一代农民在黑暗摸索中走过的历史道路。《红旗谱》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小说所描绘的“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明三告冯兰池”、“济南探监”、“反割头税斗争”等事件都具有中国农民革命的显着特点。书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如朱老巩、朱老忠、朱老明等的身上都散发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传统气息。小说中除夕团圆饭、赶庙会、捕脯红鸟的描写充满着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在表现方法上,借鉴了古典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刻画性格。结构上借用章回小说的结构方法,开始用“楔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为全书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可以独立成篇。全书围绕“保定二师学潮”和“反割头税斗争”连缀了朱老忠返乡、脯红鸟事件、大贵被抓、运涛入狱、济南探监等大大小小的故事,情节曲折、完整。在语言上,作品吸收了有表现力的冀中群众语言,颇有乡土气息。人物对话个性化,富于动作性,如朱老忠常说的“出水才看两腿泥”、“咱为朋友两肋插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