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蝴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20页(1297字)

【着者】:

中篇小说。王蒙着。王蒙,中国现代作家。庄周梦蝶,是一个古老的寓言: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觉醒来,还是原来的庄周。《蝴蝶》借庄周梦蝶的故事,描写了一个老干部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政治风云变幻的思考。1949年,29岁的张思远随军进城,担任市军管会副主任。他和比自己小10多岁的中学生海云相爱结婚,但婚后并不幸福。在他升任市委书记后,在1957年的政治风暴中,海云被打成右派,带着他们的孩子冬冬和他不可避免地分手了。继任的夫人美兰,为他安排了舒适豪华的生活,他也渐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后他在一次又一次运动中,保自己的地位,把人揪出来,定性。他在政治上一帆风顺,却渐渐疏远了人民。十年浩劫中,他也莫名其妙成了“走资派”,弯腰缩脖,低头认罪,以至成为“囚犯”关进他在任时监造的牢狱。夫人美兰贴出声明,宣布和他划清界线。他来到儿子冬冬插队的山村劳动,在农村,他了解和发现了自己,也得到农民的同情和信任。还在一次住院中结识了女医生秋文,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一天,他突然被接回阔别9年的城市,当了新生红色政权的第二把手。美兰又厚着脸皮前来复婚,周围是看不完的笑脸。“四人帮”倒台后,张思远升任省委副书记,不久,又到北京担任一个部的副部长。他决定回劳动过的山村去看看,他见到了乡亲、儿子和秋文。在山村人民中,他找到了自己丢失多年的东西。回到北京后,他感到自己充实了,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小说通过描绘张思远30多年来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思想性格的变化,提出了党的干部做社会“公仆”,还是做人民“主人”的问题,以具体的形象阐释了“从人民中去找回自己革命灵魂”的深刻道理。张思远的形象是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解放初期的张思远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操劳的干部,在成为市委书记以后,他的生活变得舒适了,而且大权在握,成了“全市的主宰”后,他的革命意志逐渐薄弱,他的“比上帝的旨意,比阎王爷的勾魂诏,比任何人和多少人的愿望、意志和情感更强大千倍的自在的和可畏的力量”,慢慢地把他从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对于这一蜕变的揭示,促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干部会发生这种变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会滋生官僚主义?而作为副部长的张思远,在重访山村,认真反思之后,他苦苦寻找回来的“老张头”的“魂儿”,实际上是干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感情与联系。这是我们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严肃的命题。小说既一针见血地描写了这种蜕变,又描写了深沉反思后的转机。《蝴蝶》表现了作者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和探索,突出之点是运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那种依据时空顺序展开故事的写法,用放射性线条结构,着力表现纷纭万状的外部世界在人物心理上引起的反应。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直接地抒发主观情绪,以人物内心的活动取代情节的展开和细节的描写。如小说开始在小汽车中张思远关于小白花幻觉的一段描写,是他潜意识的一种显现,表达了他对亡妻海云负疚、悔恨的感情。对于这种艺术探索,文艺界一直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意见。但作者探索的精神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