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中国文字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537页(1354字)

【着者】:

唐兰着。唐兰(1901-1979),中国现代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和史学家。本书由《前论》、《文字的发生》、《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化》、《文字的变革》5章组成。《前论》一章论述中国文字学(按:本书“中国文字”指汉字,“中国语言”指汉语)的性质、特点、范围和历史。认为,中国文字本来是图画文字,大约在3500年前改成了含有义符的“注音文字”(即形声文字)。这种文字既不同于埃及、巴比伦的古文字,也不同于现代西方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个汉字具有3个部分:字形、字义、字音。文字学在中国古代属于“小学”,小学包括了声韵、训诂、文字诸学。本书规定了文字学的对象只限于文字形体,因为文字的音和义是属于语言的要素(语音和语义),而文字只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对西方学者否定中国文字的价值,从理论上给予了批判: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璀璨的文化,而中国文字作为中国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足以适应记录中国语言文化的需要,延用至今,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文字的价值。中国文字所以变为“注音文字”而不变为拼音文字,完全是受中国文字所记录的语言的制约的缘故。中国古人研究文字,始于周朝,两千多年来,经历了发生、发展、兴盛、衰颓、复兴等阶段。在《文字的发生》一章里,作者首先推测了中国原始语言的面貌。指出有人把汉语列为单音节语是错误的,汉字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但汉语却不是单音节的。在汉语的音节构成上,认为古无复辅音,指出西方学者以译文为参照得出汉语音节古有复辅音的论断是片面的。关于文字起源,认为所谓仓颉作书及文字源于八卦或结绳的传说都是不可靠的,最初的文字绝非出于一人之手,而是千万人的创造。作者推许《易·系辞》的说法:“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历史上,曾有过结绳记事的时代,但那与文字无关,后来才有了文字,即“书契”。“书”由图画发展而来,“契”由记号发展而来;绝大多数文字起源于图画。第3章是《文字的构成》。反对传统的“六书说”,提倡“三书说”。三书即象形、象意、形声,其中象形字必须是独体字,象意字包括传统的所谓合体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象意文字在极盛时期,发生了注音倾向,这就是形声字构成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今文字构成的过程,作者归纳为“六技”:分化、引申、假借、孳乳、转注、緟益。本书结合汉语的特点,论述了形声文字是汉字发展的高级阶段,因为汉语语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同音词多,声调重要,所以改革汉字为拼音文字是行不通的,只能是改进形声系统。最后两章讨论文字的演化和变革。汉字形体的发展是不断演化的结果。演化是渐变,演化的原因有客观的,如来自书写的工具和方式(绘画、锲刻、书写、印刷、行款、形式、结构、笔画),也有主观的,如来自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时尚(趋简、好繁、尚同、别异、致用、美观、创新、复古)。作者详细介绍了殷周六国的古文字以及秦汉以来的篆、隶、楷、草、行以至俗字,简体字的源流与特点,提出了创制新文字的设想。本书是一部论述文字(汉字)学的专着,体现了作者对汉字以及普通语言学的研究的深度、广度。正因为作者科学的方法论,使本书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汉字学体系、有论有驳,论据充分,结论令人信服,虽然成书很早,仍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必读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