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青春之歌》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04页(1248字)

【着者】:

长篇小说。

杨沫着。杨沫,中国现代女作家。

小说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1958年问世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了解历史,获取人生经验,提高革命觉悟的教科书。小说以林道静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为主线,展示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苦曲折的历程。林道静出身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生母是一个被霸占的佃农女儿,生下她不久,就含恨死去。林道静在世人的白眼和继母的虐待下长大。

高中毕业时,因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愤然出走,到北戴河教书为生。冲出了家庭的桎梏,又陷入了社会的罗网,她险遭校长的暗算,走投无路,投海自杀。

被北大学生余永泽相救后,和余相爱同居迁到北京。在共同的生活中,她发现余永泽是一个自私、平庸的人,感情日益疏远,出现裂痕。这时候,她应邀参加一个东北流亡学生的集会,认识了一批进步青年。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帮助和影响下,她阅读进步书籍,参加了革命活动。

一次由于余永泽阻止她参加活动导致卢嘉川被捕,两人彻底决裂,分道扬镳。林道静冒着生命危险张贴散发卢嘉川留下的传单,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参加北大的学生集会,到深泽县从事农民运动,在实际斗争中,提高了认识,增长了才干。二次被捕入狱,对她更是极大的锻炼和考验,林红和卢嘉川的牺牲,又一次震动和教育了她,她终于从幼稚到成熟,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出狱之后,她被派到北京大学负责党的工作,在“12·26”学潮中,她带领广大爱国学生行进在斗争的最前列。《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剿”和“反围剿”的激烈斗争,反映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形势下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知识分子的彷徨、觉醒和分化。

林道静是这一时代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典型,这一形象说明: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实践的不断锻炼中,将个人的命运和伟大的斗争相结合,才能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共产党员林红、卢嘉川为着民族的解放英勇斗争,被捕后受尽折磨,视死如归;王晓燕从不问政治,埋头读书到追求进步,终于走向革命;白莉萍由倾向革命、思想激进到消极颓伤,最后腐化沉沦;余永泽利禄熏心,攀高附贵,念念不忘出人头地;罗大方叛离家庭,义无返顾,毅然投身革命行列;戴愉投机革命,贪生怕死,堕落为叛徒。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动中,不同政治信仰,不同生活经历的青年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由于作家对主要人物的经历、思想性格有较深刻的体验,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的形象,细致而真切地刻画了她从追求个性解放到投身阶级事业,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发展过程。其它人物如余永泽、戴愉等也较有个性。《青春之歌》出版后,曾在广大青年中引起过较大反响,文艺界曾就小说中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等问题,展开过广泛的讨论。

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远播海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