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2页(541字)
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术语。魏晋时期,何晏、王弼的本无论哲学重“无”贵“远”,带来了对虚无飘渺美感的推重,“韵”一跃而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清代梁《评书帖》说:“晋尚韵。”其实不仅书法,而且诗、画乃至人物品藻等都推重“韵”。“韵”是一种艺术审美趣尚,也是一种文化趣尚。从当时提倡“韵”的一些论述上看,“韵”具有如下特点:“韵”是虚空的,它具有音乐那种不着形迹又飘渺难尽的特点,它似近若远,似有若无,飘移不定。“韵”具有强烈的心理色彩,它在人的心灵中可以持续一定时间,给人带来悦适和美感。“韵”在汉以前不见经籍所载,它大约出现于汉末,至西晋,已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韵”首先在人物品藻方面被广泛使用。《晋书·庾凯传》谓凯“雅有远韵”。晋哀帝《俸给释道安诏》:“安法师器识伦通,风韵标朗。”王坦之《答谢安书》:“人之体韵,犹器之方圆。”后被移用至艺术领域,南齐谢赫倡“六法”之说,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并以此去评骘历代画家,如评张墨、荀勖:“风范气韵,极妙参神。”评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评陆绥:“体韵遒举。”评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唐宋以还,“韵”的理论日渐丰富,从而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