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分析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27页(571字)
指一种运用范畴、概念分析具体事物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把事物拆散为许多抽象的成分,并将它们孤立起来观察和研究。德文知性,Verstand,曾译为悟性,又可译为理智,理解力,知解力,是康德哲学中的用语。康德把人的认识划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形式。知性按照因果性、必然性等范畴的先天形式来整理后天获得的感性经验,使之成为有条理的知识。黑格尔也使用了知性这一概念,但与康德不同,黑格尔强调了知性的形而上学品格。他认为知性虽然也是由概念到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但知性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即把一切都看成是静止、固定、不相联系的;而理性则是辩证的,是联系,发展,转化的思维活动。总之,知性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它基于感性认识,又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知性活动将具体事物的各个方面分离开来,孤立地加以研究。知性分析的缺点在文艺批评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知性分析总是把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内容拆散开来,作为孤立的东西加以分析,这就破坏了艺术作品必须是生气灌注的有机体这一基本原则,黑格尔说“知性不能掌握美”,正是就此而言。此外,知性分析对矛盾的双方往往只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在文学批评中把思想惟与艺术性机械地分离开来,只知有分,不知有合,这就不能准确把握、正确评价文学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