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709页(1194字)

【生卒】:1926—1984

当代法国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结构主义历史学的创建者,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出生于法国。194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哲学系,后又攻读心理学、病理学学位。50年代曾在瑞典一所大学任讲师,60年代初侨居突尼斯,任克莱蒙-费朗大学哲学教授;1970年后,分别任巴黎文森学院哲学教授和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其主要着作有:《古典时代的疯史》(一译为《疯狂和文明》)、《词与物》、《监狱的诞生》、《知识考古学》和《性欲史》等。其影响广泛而巨大,被称为一个司芬克斯式的人物,誉为“千面”思想家。他对后结构主义美学的贡献,主要是将原为语言学概念的“话语”视为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构成各种文化现象的人类重要活动,从而使“话语”包含了广泛而丰富的意义。其“话语”概念是建立在对索绪尔语言学中的“语言”与“言语”二元论的批判上的。他认为,这种二元论未将语言形成过程中的第三要素“话语”考虑在内,而“话语”则是语中更活跃、更有意义的因素:它是一种功能,一种运动,一种关系;其意义也在功能、运动、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故在作为过程的“话语”中,所有静态的固定结构和意义都不存在,这就解构了经典结构主义的结构观和文本观。他还提出,“话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按照某种规则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中,从而确立其社会地位。特征不一的“话语”却蕴藏着基本一致的“话语的形式结构”,它由“话语”的基本单位即“陈述”构成。他还论及“话语”与权力的关系,认为影响和控制“话语”的根本因素是权力;而权力是一种与知识相联系的积极的社会因素,是社会文化构架中必要的、充满活力的条件,任何文化现象均带有“权力运动”的特征。因“话语”与权力紧密相连,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过程来实施的,而“话语”则是掌握权力的有效途径,故掌握“话语”即掌握权力。权力作为一种更为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产生“话语”的源泉。文学的“话语”同样源于权力,故文学作品是动态的、开放的,是社会历史和政治关系的产物。他在分析“作者功能”(author function)时涉及到文学话语的基本看法:①话语是一种特殊占有物,被赋予作者享有的所有权,因而“话语”的作者功能与社会、政治、法律有关。②因为文学的价值与作者有关,故作者功能影响“话语”的方式随作者所处时代和文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作者因受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权力)的支配,故作者功能对“话语”的影响是个人的,且与“话语”产生的时代和文化类型有关。③作者功能的“话语”具有自我多重性,这是因为本文中包含某些指谓作者的符号形式(如人称代词等),而这些形式与作者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他预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作者功能”将会消亡,因此对“话语”内部的主体及各种有关主体(非作者)的功能的研究将提到首要地位。

上一篇:走向接受美学 下一篇:伊瑟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