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艺术心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718页(802字)

文艺心理学论着。作者是德国心理学家曼弗雷德·科赫·希勒布雷希特。中文译者陈钰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该论着旨在“使人们理解现代派艺术”。作者认为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许多艺术作品,它将帮助那些对现代派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去接近现代派艺术,同时也为那些赞赏现代派艺术的人指出新的方向。首先,作者概述了关于鉴赏现代派艺术的种种观点。然后具体地阐述了现代派艺术的变革,指出这是“伟大的变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变革有背离传统造型原则的绘画,独立的画面代替了对可见世界的反映式写照,这种绘画可以理解为现实的象征和对照,它不是在幻想,而是在暗示;现代派艺术一方面体现了其发展和进步,以及与以往的表现技巧的决裂,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倒退、与原始艺术的联系以及回归到早期艺术的倾向;在色彩方面,色彩成了独立的、绝对的东西,它和现实并没有关系,最终只纳入一个产生决定性效果的“色彩场”;而最重要最有胆识的是用抽象的表现形式来代替具象的表现形式,使人不必对照外界事物就能看出表现世界。在内容的变革方面,现代派艺术中所表现的人和事物往往有别的意思,它不倾向于现实主义,而是倾向于一种富有寓意的象征性观察方式。在材料、装饰、框架与底座等方面,现代派艺术也都作了相应的变革。如框架在19世纪艺术中成了提高艺术作品价值以及为这一价值提供视觉启发的艺术作品的组成部分,因此框架成了“落后时代”的标志,变革它才可以消除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艺术与生活相脱离的现象。为了让人们去理解现代派艺术,作者认为“艺术作品是人与人之间利用造型形式的通讯手段”,而现代派艺术显然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有着某种相似的渊源关系。在现代派艺术创造过程中,精神分裂成分是不可忽视的,现代派艺术在精神分裂的形式圈内以一种少有的明确性和片面性运动着。明确了这些,人们才能理解现代派艺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