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军事史辞典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703页(607字)

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基本作战指导思想之一。毛泽东、朱德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军就执行着这种战略方针。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通过总结红军战争经验,特别是通过批判以王明为代表的片面强调“进攻路线”的军事冒险主义及其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所采取的消极防御的军事保守主义,对积极防御战略作了系统、深刻的阐明。指出,革命对于反动统治是进攻的,但在两军对峙而革命武装又处弱者地位、常遭强敌围攻的情况下,它在战略上不能不采取防御态势;然而这种防御又非单纯防守,应当是与反攻或进攻相联系的积极防御,因此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它要求革命军队在被动中争取主动,以灵活机动的作战行动达成战略防御任务,并使自己最终转入战略反攻或战略进攻。毛泽东及其战友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为人民军队制定不同的具体战略方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踏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都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邓小平指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方针仍然是积极防御。由于历史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其具体作战方针将同以往有很大不同。

分享到: